電動車行業競爭,摩企到底輸在哪?豪爵首款高端電摩EM-1最近又引發很多人關注,因為電池壽命達10萬公里,還有高達14800元的終端售價。
這個價格基本上會勸退99.9%的電動車用戶,它的目標人群是那些玩膩了摩托車的老司機。 2015今年左右來勢洶洶的摩幫,一度讓電動車行業陷入“恐慌”,生怕摩企來收割市場。 事實卻是,過去年的5年里,摩企不僅沒有撼動傳統電動車產業的競爭格局,反而在競爭中毫無存在感。 摩企到底輸在哪兒,行業人士眾說紛紜 柱子認為,不能從摩企身上找原因,通過用戶視角,才能看清真相。摩企的產品質量好、牌子硬、配置高、壽命長,但是價格也超出了電動車消費人群的承受區間。 舉個栗子,就好比寶馬看到五菱宏光賣得好,就做了一款寶馬小面包車,車是好車,一看價格15萬起。 要買五菱宏光的人,又怎么會成為15萬塊寶馬小面包的車主呢。 所以,柱子認為“低價”是電動兩輪車行業最深的護城河。這也是摩企在上一輪試水中淺嘗輒止的最大原因。 其次,電動車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讓摩企“摸不著頭腦”。 據一位朋友說,摩企研發一款車,從外觀設計到動力調教、再到整合配套,快的需要半年,長的需要兩三年。相比之下,一個普通的二線電動車品牌,一年推出的新車少說也有五六十款,加上一些小改款或者更新配置,一年推出上百款車型,那都是家常便飯。 同樣是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憑什么你電動車企業,就能像優衣庫設計衣服一樣的發新款??? 原因就出在配套產業鏈身上。要知道,電動車行業先富起來的人并不是整車廠,而是塑件廠。臺州黃巖的塑件廠開一套模具,可以同時拿給七八家整車廠用,一旦成了爆款,就坐等客戶上門送錢。 一臺電動車有幾百個零部件,大到電池、電機、控制器,小到車頭碗、剎車盤、線束、螺絲釘,看起來非常復雜。 但是,行業人士都知道,只要你身在無錫的安鎮,坐在辦公司打幾通電話,一天就能攢出一個新品牌,就跟去電腦城組裝一臺電視一樣輕松。 高度成熟的產業配套,造就了電動車產業的繁榮。 然而,一個產業的真正成熟,從擯棄低端制造開始,這也是近兩年,頭部品牌重視核心技術研發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受到小牛、九號這些造車新勢力的沖擊,另一方面,頭部車企已經意識到,沒有核心技術創新就注定和高端市場、高利潤無緣。 下一輪的競爭,一半是用“無腦低價貨”清退小品牌,另一半則是通過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期待的是,當傳統電動車品牌,主動進入殺入1萬元以上的高速電摩市場,主動挑戰豪爵、本田這些摩企大佬的時候,電動車行業的競爭無疑會更加精彩。(來源:全球電動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