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但是消費者對于“電動車品牌”還是了解得很少,很多人還是愿意看哪一家的電動車更便宜就買哪一家,很多家企業甚至不在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中。
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品牌并沒有自身的技術在,不管多少年,都是一套可啟動的流程在支撐,沒有新的科技,也沒有讓消費者感受到各個廠家的車型之間的大差異,自然更低的價格就更受歡迎。
就技術還未發展成型的行業而言,不去好好完善技術就開始大打價格戰,這對于行業是致命的傷害,在打價格戰的同時,品牌無法正確進行定位,這就阻礙了品牌的發展。
一個品牌存在的前提是與他人不同,跟對手一定要區分。在同一類產品中,必須要有其獨特的價值,更高端的雅迪電動車、時尚耐用的愛瑪電動車、能夠跑得更遠的臺鈴電動車……這些都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與普通平凡的電動車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不注重技術的發展,沒有與別家不同的定位,無法形成專屬的記憶點,那么就沒有品牌發展的可能性,那又如何占領用戶心智呢?
品牌定位也確定了產品的價格段。走高端路線的蘋果肯定會比走性價比路線的小米要貴,這不是由成本決定的,而是由品牌自身的定位來決定的,也決定了該品牌會有什么樣的受眾人群,增加用戶粘性,培養用戶的思維與習慣。
差異化是第一步,第二步即要做到不被競爭對手超越。技術的不斷革新讓取代變得更不容易,行業兩大巨頭在寡頭時代依然乘勝追擊,繼續推出新的技術。雅迪電動車推出冠能系列,解決了困擾行業二十年的動力與續航問題;愛瑪電動車將賽道搬到鋰電市場,推出豪華鋰電系列,讓行業有了全新的發展方向。
有了全新的品牌思維之后,還要讓這一切被消費者買單,品牌的所有自說自話都是在自嗨。當消費者認可蘋果是高端手機之后,蘋果才真正成為高端手機!行業內可能有很多廠家都已經開始有品牌意識,但這個品牌意識還不足以能夠變現成為消費者所認知的品牌。
在這個階段又必須保持活下去的銷量,不得不加入到行業的價格戰中,這確實也是行業身陷價格戰的泥濘中遲遲不能上岸的原因。但是越是打價格戰,就越不能建立起自身的品牌,這是一個死循環,想要破局,就必須找到好的營銷門路,脫離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