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動車新國標下達,全國各地便開始刮起“電動車禁售禁行”的大風,對于超出規定標準的電動車一律禁售,不符合標準要求、存在安全隱患的電動車一律禁止上路行駛。同時,各地也開始了電動車上牌上照的工作,規定所有電動車必須上牌照,納入日常交通管理范疇嚴加管制。
對于不達標的二輪電動車不管新車舊車統統一律報廢,力度非常強硬,違規的三輪電動車、老年代步車等全部列入黑名單禁止上路。
就當前農村來講,電動二輪車、三輪車是主要交通出行工具,也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這是因為除了電動車方便快捷、靈便多用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電動車價格相對便宜,一般的農村家庭都能買得起、用得起。近年來電動車在農村的使用量連年增加,各村大街小巷、各條大道小路、各個集市商場,滿眼都是電動二輪車、三輪車,農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如今電動車禁令之風以迅猛之勢向著農村襲來,讓很多農民都被刮得暈頭轉向。這下子讓農村的居民有點不知所措了:以后怎么出行?靠騎自行車還是靠走路?
對此,專家給出了答案:沒了電動車,還可以買汽車啊!
不知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伴隨著電動車的禁售禁行和嚴格管理,農民們還沒有從電動車禁令中緩過來,小汽車下鄉、針對農民的優惠補貼活動在各地轟轟烈烈展開:
只要是農村戶口的人,都可以憑借戶口選擇購買指定國產汽車車型,還可以拿到至少1萬元的補貼,讓農民們以最便宜的價格購買到一輛汽車,同時還能享受更多更好的服務。
然 而 ,老 百 姓 可 不 是 好 糊 弄 的
“汽車下鄉”看起來優惠滿滿,但無論從目前還是長遠來看,都是個大坑。
首先,這批汽車規定必須選擇幾種車型,而這些車型全部都是國產車,甚至還有一些小眾品牌在里面,質量和油耗完全沒有保障。
再者,從農民的實際情況出發,購買小汽車遠不如一輛便宜好用的電動車來的靠譜。
1. 農村道路大部分都是坑坑洼洼,汽車難以行走;雖說農村近年公路"村村通",但絕大部分依然是雨天全是泥、晴天全是土的鄉村土路,即使有公路也是道路狹窄、年久失修,十分難行。
2. 農民大多因年紀和文化因素無法考取汽車駕駛證;一些農民提到,自己沒文化,識字不多,拖拉機開得呼呼跑,可駕駛證考試就是過不了。再加上很多農村地處偏遠,學車考證根本沒有時間等原因,考取駕駛證猶如白日做夢。
3. 小汽車只能載人,無法代替電動車成為勞作工具;電動車、三輪車、拖拉機等器具對農民來說,既是交通工具,更是生產工具。平時下地干活生產、拉莊稼糧食、化肥農資等全依賴電動車,小汽車在此方面猶如雞肋,不但不能用還得好好供著。
4. 購買汽車有優惠,后續保養車油保險維修誰買單?汽車購買花費用并不可怕,平時消費開支那才真的叫多,油價不斷升高,保險和稅費需要一大筆,當然還少不了日常的維修,常不常還會有罰單開出,一年怎么也得一萬來塊,多少農民能開得起?
雖然大多農民也許文化知識較為薄弱,可腦子還是很靈活的!
專家一句“可以買汽車”,以“汽車下鄉”政策來搪塞農民出行問題,既沒有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也沒有考慮“汽車下鄉”政策的“雞肋優惠”,只想著城市如何,以大城市的交通和生活收入水平條件來限制這類人和農村,是否有些顧此失彼!
結 語
長久以來,電動車群體已逐漸過渡變成了城市中的一種弱勢群體。在廣州、北京、鄭州等一二線城市電動車群體早就成了為“緩和交通亂象”所犧牲的對象,三四線城市管理也一一效仿“禁令之心”蠢蠢欲動;但農村更多的是貧苦的勞作農民,如果能因地制宜去考量電動車的管理,或許如今農民的怨聲都會變成呼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