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這樣一款電動車,你想用的時候,打開APP一鍵叫車,它會通過自動駕駛,到你家門口來接你,你騎著它到達目的地后,不用考慮是不是在規定的區域還車,它會自動尋找下一位用戶,如果沒電了,它還會就近尋找充電站。
這是來自美國麻省理工的一項發明,融合了自動駕駛、自動調度,智能街景識別等一些前沿的技術,剛好解決了疫情后美國人民代步出行的剛需。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鍵盤俠開始瘋狂跪舔,說美國的技術就是牛。
柱子對這種牧羊犬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甚至重拳出擊。
當然,也有小部分務實派表示,這個技術要放在我們國家根本行不通。
其實,在電動兩輪車領域,我們國家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技術更是遙遙領先。在新國標全面實施的大環境下,鋰電化、智能化已經成為產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探索上,早在2019年12月,九號機器人就發布了一款電動摩托概念車“九號電動T自平衡探索版”,這款概念車具備自動駕駛、遠程操控和自動調度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遠程操控實現車輛主動找人的功能。
而且,“九號電動T”采用了看家本領的自平衡技術,即使兩個輪子也能保持平衡。
相比美國佬自稱發明的三輪變兩輪的電動車,我們的中國制造領先了不止一個身位。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自動駕駛和自動調度,消費者什么時候能真正用上這么聰明的電動車呢?
不得不承認,基于電動兩輪車的低速自動駕駛和自動調度,從概念到真正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投入成本會非常高,即使少數企業有這樣的技術,也不會大范圍推廣。其次,當前主流的L3到L4級別的自動駕駛,無法應對我國當前的復雜路況,尤其是非機動車道上的低速自動駕駛,很可能要達到L9級別才行。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政策的不確定性。
政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產業的規模和未來前景,我國當前的共享電動車就是最好的例子,管理部門不點頭,再先進技術、再牛X的模式都是空中樓閣。
電動兩輪車的自動駕駛離我們有多遠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