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之稱的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在2016年巔峰時期全鎮75%的GDP都由自行車產業拉動,自行車產量達到1700萬。然而隨著共享單車浪潮的退去,當地自行車產量暴跌90%,人民日報、大眾網、環球時報等媒體實地探訪后發現,如今王慶坨鎮街邊的車店大部分都擺放著整整齊齊的電動車,電動車已經成為當地的主流。
共享自行車全面敗退!
共享單車不好找了、好不容易找到了還常常是壞的——相信不少人現在都有這樣的感受。共享單車企業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如今摩拜被收購,OFO融資困難,在小鎮上,現在即使有共享單位的訂單,不少加工企業也不敢接,擔心收不到貨款。
更為嚴峻的是,當地誕生了二手車回收的新行當,很多共享單車都賣不出去,成本價至少在1000多元左右的車,他們以200多元的價格作為二手車再賣出去,不帶鎖的就100多元。
誰能解決最后一公里?
共享單車誕生之初被認為是解決了城市交通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的剛需,然而在實際管理中政府部門發現,共享單車比電動車要難管理的多!企業之間無序投放、惡性競爭,導致市場快速飽和,而公共環境也遭受重大調整,如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十多個城市相繼宣布禁投令,隨著企業的相繼退出,共享單車遇冷的局面已經形成。
那么誰能解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共享單車從巔峰到谷底不過兩三年時間,而電動車行業已經發展了十幾年,共享單車的不斷退市證明,消費市場的剛需并非一兩個概念可以玩轉的,共享單車沖擊傳統電動車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推出,擁有非機動車屬性的國標車無疑將成為一個便捷、規范且安全的新選擇!如今新國標車型不斷推出,經銷商可以根據當地需求迅速填補共享單車退去后的市場空缺,備貨旺季、消化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