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伊的朋友圈被一部叫做《我不是藥神》的電影刷屏。看完這部電影,小伊不禁感慨,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
白血病人吃的高價進口藥動輒上萬元,對于家里有金山銀山的土豪們來說,自然是九牛一毛,而這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實在是難以負擔的起。
相反,那些同樣有效但價格卻便宜數十倍的廉價藥對于普通家庭來說,簡直是救命藥了。
這一現象與電動車行業的“高端車”、“低端車”很相似,但車型的高低端還不至于關乎生死。
目前,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超過2億輛,作為日常出行中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受眾人群極其廣泛。
隨著年輕人越來越追求智能化、高科技的出行方式,電動車行業也在朝著高端、智能的方向發展。
高端標準、高端技術、高端產品也就醞釀著更高端的價格。不少高端品牌電動車動輒賣到上萬元,卻仍受年輕人的追捧。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熱衷于追求出行“黑科技”。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電動車只要發揮它作為代步工具的功能就好了。這對于許多小品牌的電動車來說,不用去斥巨資鉆研高科技,只做好“能跑”的電動車就可以了。
“救命藥”不吃會死,而電動車就不同了。
在電影中,“廉價救命藥”因受到專利保護而無法親近普通人,導致不少因吃不起高價進口藥的人只能眼睜睜的等死。
同樣因雙重國標以及3C認證影響的電動車行業市場,正在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行業大洗牌,然而這并不是政策扼殺,而是行業規范。
無論是新國標還是3C認證,都是基于產品安全、出行安全的考慮。所以,它們并不是殺死行業的毒藥,反而是一劑整頓和規范行業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