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的電動車產業無疑是潛力巨大的,尤其在2019年新國標正式生效后,超標車將逐步淘汰,替換成國標車,這就又多出了一部分市場空間。
而除了國內,中國電動車在國外的市場潛力也相當可觀。早在2014年,我國電動車出口就已多達160個國家與地區,到2015年增加到190多個國家與地區,涵蓋范圍從發達國家到發展中國家,譬如歐盟、東南亞,甚至是伊朗、土耳其等中東國家以及南美市場。
而提到中國電動車的出口,也有一個不得不重點提一下的地方,那就是歐盟。
由于中國出口的電動車相比歐盟當地的電動車產品來說具有價格上強大優勢(TFIE Strategy首席策略師Michael Barnard稱,歐洲居民希望買到不那么貴的電動自行車,但歐盟廠商的產品平均價格超過5200美元(3.5萬人民幣),相比之下,當地很多網站售賣的中國產電動自行車售價可以低至340美元(2300人民幣),只是當地廠商價格的零頭。)所以歐盟本地的電動車在與中國出口電動車的競爭中經常處在劣勢地位,導致歐盟對來自中國出口的電動車一直呈一種非常“微妙”的態度。
一方面,民眾希望有國外的電動車來與國內廠商競爭,因為不論競爭的結果是價格降低還是產品質量升級,最終的受益者肯定還是他們;另一方面,歐盟的相關部門則一直對來自中國的出口電動車施加各種手段。
早在17年10月份,歐盟委員會就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自行車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而有意思的是,這場反傾銷案的申請人是一家歐洲的自行車制造商協會(European Bicycle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簡稱“EBMA”),同時,這也是一家代表德國、荷蘭、匈牙利和法國等歐盟國家電動自行車生產商的行業組織,這其中意味著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2018年7月18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自行車(Electric Bicycles)作出反傾銷肯定性初裁,對多達95家企業征收高額反傾銷稅。
而這場歐盟本土企業與中國出口電動車企業的斗爭也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據最新消息,歐盟將于本周六(2019.1.19)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自行車征收18.8%到79.3%不等的關稅。歐盟之所以采取這一舉措,是因為歐洲電動自行車廠商認為,受益于不公平補貼的中國廠商所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因為價格低廉而在歐洲市場泛濫。
這一措施在上月底由歐盟國家投票通過,在這之前,歐盟委員會代表28個成員國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從2014年到2017年9月,從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自行車數量增長了超過兩倍,市場份額飆升至35%,但與此同時平均價格卻下降了11%。
歐盟委員會調查結果還稱,中國廠商不僅因為鋁價格受管控而受益,還受益于有利的融資條件、土地使用權以及稅收優惠等。
對于這一關稅措施,歐洲自行車生產商協會表示歡迎,并稱這將有利于歐盟的800家中小企業,而這些企業累計雇傭的人數達到9萬人。
當然,其實對于中國的本土電動車企業來說,歐盟提高關稅帶來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畢竟大部分企業的銷售群體還是在中國本地,只有很少的企業只把出口當作主要戰略,就算有,也都不會將出口地選在難啃的歐盟市場。而對于一線電動車品牌來說,出口戰略布局全球多地,自然也就不在乎這點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