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在上海天馬賽舉辦了一場“摩托車3小時耐力賽”,知道這場比賽的人基本都是通過圈子了解到的,官網沒有公布任何關于比賽的消息和通知。
而就是這樣的一場比賽,還是引來了眾多英雄,最終有22個組別,54位車手參加了比賽。
清晨8點不到,大家陸續就到了天馬賽車場,在刷微信圈的時候才得知,他們中的很多車手為了保證第二天的比賽,前一天就到天馬賽車場開始調整車子的狀態,為第二天能早早到比賽現場,當晚都是住在那里的,這就是他們注重這場比賽的精神。
摩托車3小時耐力賽的比賽原則是:3小時內以圈數最多,時間最少,依次排名,前6名設有獎項。
我是一個喜歡摩旅的人,對賽車,和賽道是陌生的,但我喜歡機車帶來的激情和刺激,那種讓你腎上腺激素迅速分泌的緊張和快感,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活力依舊存在,這也是大多數年輕人喜歡賽車的原因。
連續看了3場天馬比賽,讓我一次比一次激動。
激動不是因為聽到排氣管的轟鳴聲,也不是因為極速帶來的刺激,而是這群賽車手讓我看到的賽車文化的魅力。看到他們的堅持和努力,看到他們的付出和拼搏。
天馬賽道全長 2.063公里,直線段寬至12米,共有8個左彎和6個右彎,其中4個彎道更寬至14米;
一場正規的天馬論駕150CC的比賽是需要完成12圈次,也就是跑25公里不到,而3小時的耐力賽,前6名的總圈數均在110圈以上,也就是說需要連續完成227公里。這對車手和車子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這次有機會讓我可以進入內場,很直觀的看到他們在每一個直道上的加速,彎道上的超車以及每一分鐘的拼搏。
因為不是正規賽,所以去現場觀摩的人不多,去的基本是參加比賽車手的好友或者家人,沒有專業的機修師,沒有任何的服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各小組的隊員相互配合去完成,而這樣的賽車環境,卻絲毫沒有減弱他們對賽車愛好的熱情。
從9:00開始熱身,到連續3小時的比賽結束,我看到的是每一個車手之間相互追逐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超越的機會,我看到的是越開越猛的氣勢,我看到的是每一個完美過彎的姿勢,我看到的是他們對自己喜愛的賽車的拼搏。
或許現在在中國的摩托車環境遠不及國外,沒有豐厚的收入維系自己的愛好,沒有優秀的場地服務,更沒有一臺屬于自己的完美改裝車,但正因為這樣,我們依舊享受著現在這種在賽道上拼搏的快樂,享受和隊友之間互助的快樂,這就是我們在上海天馬山看到的你們。
為你們加油,為你們驕傲!
耐力賽起源
關于摩托車耐力賽,有著自己的故事,也許還有不同的版本,在版本與版本之間還存在著些小小的出入,但是不管怎么說,它們的起因都不是一種偶然,制造技術的優劣是這些比賽最初要比較的關鍵所在。
當世界上有了第二部摩托車后很短的時間里,摩托車比賽誕生了,這是個很有趣的說法吧?
而耐力賽的起源則是在人們發現了速度較慢的那部車卻在它報廢之前能跑更多的里程數后,那是不是說這部車才是部真正的好車呢?于是一些長時間駕駛的比賽誕生了。
1907年舉辦的第一屆曼島TT賽車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摩托車耐力的競賽,同年,一場遠途的摩托車競賽在法國的巴黎與旁特郡展開了。
而在大西洋的那邊,一年之后在美國的紐約與芝加哥之間也舉辦了類似的賽車,所有這些比賽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
而就是這樣的一場比賽,還是引來了眾多英雄,最終有22個組別,54位車手參加了比賽。
清晨8點不到,大家陸續就到了天馬賽車場,在刷微信圈的時候才得知,他們中的很多車手為了保證第二天的比賽,前一天就到天馬賽車場開始調整車子的狀態,為第二天能早早到比賽現場,當晚都是住在那里的,這就是他們注重這場比賽的精神。
摩托車3小時耐力賽的比賽原則是:3小時內以圈數最多,時間最少,依次排名,前6名設有獎項。
我是一個喜歡摩旅的人,對賽車,和賽道是陌生的,但我喜歡機車帶來的激情和刺激,那種讓你腎上腺激素迅速分泌的緊張和快感,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活力依舊存在,這也是大多數年輕人喜歡賽車的原因。
連續看了3場天馬比賽,讓我一次比一次激動。
激動不是因為聽到排氣管的轟鳴聲,也不是因為極速帶來的刺激,而是這群賽車手讓我看到的賽車文化的魅力。看到他們的堅持和努力,看到他們的付出和拼搏。
天馬賽道全長 2.063公里,直線段寬至12米,共有8個左彎和6個右彎,其中4個彎道更寬至14米;
一場正規的天馬論駕150CC的比賽是需要完成12圈次,也就是跑25公里不到,而3小時的耐力賽,前6名的總圈數均在110圈以上,也就是說需要連續完成227公里。這對車手和車子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這次有機會讓我可以進入內場,很直觀的看到他們在每一個直道上的加速,彎道上的超車以及每一分鐘的拼搏。
因為不是正規賽,所以去現場觀摩的人不多,去的基本是參加比賽車手的好友或者家人,沒有專業的機修師,沒有任何的服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各小組的隊員相互配合去完成,而這樣的賽車環境,卻絲毫沒有減弱他們對賽車愛好的熱情。
從9:00開始熱身,到連續3小時的比賽結束,我看到的是每一個車手之間相互追逐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超越的機會,我看到的是越開越猛的氣勢,我看到的是每一個完美過彎的姿勢,我看到的是他們對自己喜愛的賽車的拼搏。
或許現在在中國的摩托車環境遠不及國外,沒有豐厚的收入維系自己的愛好,沒有優秀的場地服務,更沒有一臺屬于自己的完美改裝車,但正因為這樣,我們依舊享受著現在這種在賽道上拼搏的快樂,享受和隊友之間互助的快樂,這就是我們在上海天馬山看到的你們。
為你們加油,為你們驕傲!
耐力賽起源
關于摩托車耐力賽,有著自己的故事,也許還有不同的版本,在版本與版本之間還存在著些小小的出入,但是不管怎么說,它們的起因都不是一種偶然,制造技術的優劣是這些比賽最初要比較的關鍵所在。
當世界上有了第二部摩托車后很短的時間里,摩托車比賽誕生了,這是個很有趣的說法吧?
而耐力賽的起源則是在人們發現了速度較慢的那部車卻在它報廢之前能跑更多的里程數后,那是不是說這部車才是部真正的好車呢?于是一些長時間駕駛的比賽誕生了。
1907年舉辦的第一屆曼島TT賽車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摩托車耐力的競賽,同年,一場遠途的摩托車競賽在法國的巴黎與旁特郡展開了。
而在大西洋的那邊,一年之后在美國的紐約與芝加哥之間也舉辦了類似的賽車,所有這些比賽都是在公路上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