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炎熱的冬季海島
“復古”一直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很多事物只要冠上“復古”的買點,總是有人愿意買單。但是,在摩托車的世界中,復古與現代,看似沖突,卻一直并行于同樣的時空中。相信關注我們摩托車文章的讀者們,都能發現摩托車世界中就是有這么趣味的地方。這次我們利用新春假期,前往臺北進行一場古典與現代的摩托車對話,主角一,就是在國內已經開始銷售的本田CB1100,主角二,則是來自歐洲的阿普利亞Shiver 750。
這次我們找來了本田的經典復古街車—CB1100以及阿普利亞Shiver 750。這兩個大家伙的個性是完全相反的!一輛是傳統的日式四缸街車,一輛是來自意大利這個熱情的國度、充滿意式風格的雙缸街跑。兩者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完全屬于不同世界的產品。這次我們并不打算評論誰的好壞,完全以一種客觀角度,呈現兩者的差異與特色,或許你正考慮添購一輛大排量的摩托車,但是卻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到底是哪個類型的車款,希望本文能夠帶給“準車主們”一些啟發。
其實在出發之前,我就已經在擔心這次的騎行到底會不會遇上下雨。果真到了臺北,陰陰沉沉的天空讓我開始更加擔心。一出機場大門,潮濕空氣迎面而來,似乎在暗示我“還是回家睡覺吧”,幸好,初三那天天氣忽然放晴,對于臺北人而言,這是冬季難得的晴天(但空氣依舊潮濕)。
這次我們的騎行地點在臺北的北海岸地區,只不過,由于春節假期的關系,臺北市內雖然沒什么人,北海岸的各大景點卻是人山人海,所有公園、著名小吃(例如劉家肉粽、金山老街)都是水泄不通的狀態,甚至還出現了堵車的狀況。幸好,我們騎著摩托車,堵車對我們而言只是小菜一碟,但也使我們在途中沒有做太多的停留,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多余的時間與力氣進入景區和其他人進行“肉搏戰”。
要是平常開車出來游玩,肯定會覺得非常掃興,但是因為摩托車的機動性,所以我們還是發揮了“見縫插針”的本色,不過,光是在都市中的騎行,就可以明顯發覺兩輛摩托車的差異—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個性!
2、北海岸試騎體驗
兩輛車的個性到底有何不同呢?請容許我等會再介紹。首先,我要說這次我們很幸運,遇見臺北的冬季少見的晴天,讓我們的騎行之旅不會是一個又濕又冷的環境,這大概是一種人品的累積與展現。而且北海岸在冬天的氣候,大多都是陰濕的雨天,因為季風的關系,臺灣的北部在冬季剛好是迎風面,下雨只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基隆市,一年有超過200天的降雨天數,冬春交際時,基隆市區與港區還常常起霧,導致基隆港被迫關閉。
其實一路上的景色并沒有什么太特別的地方,而且在景點區,連吃飯都是人擠人,最后我們進了麥當勞,享受快速、不用花頭腦的一餐,然后我們就把心力擺在騎行上。回到之前的問題,到底這兩輛車的個性是多么的南轅北撤呢?這得從這兩輛車的設計出發點開始談起,首先是CB1100,它并沒有一般日系摩托車那種張牙舞爪的外形,相反地,它很斯文、很紳士。在摩托車的分類中,它屬于“UJM”(Universal Japanese Motorcycle,典型的日本摩托車)形式的摩托車,所謂的UJM,指的就是從1969年,由本田CB750確立的UJM經典形式—四缸、四喉化油器(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化油器)、前盤式剎車、搖籃式鋼管車架、潛望鏡式前叉、雙后減振器。從CB750出現之后,其他日本三大車廠—雅馬哈、鈴木、川崎開始互相“參考”彼此的設計,造出了許多看起來非常相似的車款,而本次的主角之一—CB1100,就是一輛向CB750致敬的車款。
而另外一位主角—阿普利亞Shiver 750,儼然就是一輛典型的意大利運動型街跑,V型雙缸發動機的設計很符合騎士們對于意大利車的“幻想”—略顯吵雜的發動機聲浪、不算平順的運轉質感,但這是從本田工程師的角度來看待Shiver 750,沒辦法,誰叫本田的摩托車發動機都有相當高的運轉精致度。
Shiver 750的出現,讓阿普利亞與日系的四缸600mL街跑,以及意大利同鄉杜卡迪Monster、寶馬F800R等等運動好手正面迎戰,這是個相當殘酷的級別,因為各家車廠都不會吝嗇在這個級別中投放最新科技,所以阿普利亞自然是不敢怠慢,推出了一輛運動性十足的街跑,當然,它騎起來絕對不會像它的日本對手一樣,V型雙缸發動機還是讓它多出了許多“韻律”—來自發動機的振動。
許多人在選擇摩托車時,往往會陷入一種迷思—排量大就是好、四缸就是有范兒,或者是意大利車比較有文化、操控性較好、V型發動機比較有“情懷”。但我想說的是—這兩輛車都是好車,只是在買車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輛大貿大排量摩托車動輒十幾二十萬,買了自己不喜歡的車,幾十萬的辛苦錢等于打水漂,當然,有錢的摩友也可以選擇全部包下來,根據每一天的心情換車。
3、CB1100——古典情懷
前面講過了兩輛車的操控特性,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輛車的細節吧!先來談談本田CB1100,目前國內已經有CB1100的大貿車引進國內,只不過國內的車款已經是小改款車型,除了外觀上有些改變之外,變速箱也從五速變為六速,而且配置有ABS防抱死剎車系統。
現在我們來說說感想吧!對于CB1100,我們認為如果你對運動性的要求很高,那么,CB1100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它“賣情懷”的成分比較高。這當然不是說它的技術含量很低,光是那臺油冷發動機,本田費了不少心思在它的散熱性能上,而全新開發的車架,采用管徑38mm的鋼管,這也是精心計算過的,不但能確保車架剛性,也能兼顧美觀!在本田的設計中,裸露的鋼管、打磨過的發動機外殼,都是本車的特色之一(這也是UJM的特色),利用大量裸露機械設計,展現出摩托車應該有的機械美。
而說到運動感不強,這也是本田在設計之初的計劃,本田在車輛廣報資料中明確指出,此車是一輛符合“大人的價值觀”的產品,也是一臺以日本本土市場為主的產品,客層主要鎖定較為成熟的顧客。雖然搭載了四缸發動機,但是并非注重高轉速的輸出,而是在常用轉速區間能做到平順的扭矩輸出,前后18寸輪胎同樣也是為了穩定性而做出的配置。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回歸騎乘的本質—輕松、愉悅、簡單,還有對四缸發動機的熱愛!
4、Shiver 750——現代科技
接下來我們看到另一個主角—阿普利亞Shiver 750,阿普利亞為意大利比亞喬旗下的品牌之一。目前國內并沒有正式的代理商,但將來可能有機會引進國內。從外觀上看來,就算是個摩托車外行,都知道Shiver 750與CB1100的差異在哪,它看起來熱情、緊湊,花俏的配色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它,雖然我認為它在同級別的意大利街跑中并不是最漂亮的,但是仍有自己的風格。
與CB1100相比,這兩輛車看起來像是從兩個星球來的摩托車,從跨上他的那一瞬間起,你能很清楚的了解兩者的不同,那種差異,就像男人與女人的區別。首先,它的儀表盤在功能性的表現,就高出CB1100許多,它可以設定換擋指示燈的提示時機、具有碼表功能、顯示車輛診斷信息。而且,Shiver 750的油門采用汽車使用的線傳方式,而非傳統的拉索式,更顯得它的先進。然而,它并不算很舒適,V型雙缸發動機的動力特性對于新手也不是很友善(特別是在S模式下),當你遇上堵車時,散熱風扇吹出的熱氣更有可能烤焦你的腿毛,加上雙缸的振動與有點吵雜的噪音,似乎背離了“大人的價值觀”,說真的,如果要以一位年近五十的大叔天天騎著這輛車上街,可能沒多久就想把車賣了。
但是,在進入彎道的那一刻起,你就可以明白發現Shiver 750的價值所在,雖然它與我最近騎過的KTM 1290 Super Duke R相比,像只溫順的綿羊,但是不代表你可以隨意忽視它的實力,相較于日本車,它的脾氣還是多了一些,特別是不算有力的低轉動力,雙缸、高剛性車架,讓它成為山路中的一把利刃,前提是你要把它的轉速維持在6000rpm以上。
編輯點評:這不是一篇對比,因為兩輛車的立足點不同,自然無從比較。就像你不會要求SUV有跑車般的操控性,也不會要求超跑有越野車的通過性。我們只是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到摩托車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雖然在整個旅程將結束時,我們遇上了一點小雨,但幸好我們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一整天下來,我們對于這兩輛車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兩輛車在相同之中卻有很大的相異之處,同樣是鋼管車架,但過彎的車身反應卻是大大不同,CB1100顯得較“軟”,而Shiver 750就顯得硬、犀利。然而舒適性表現恰恰相反!CB1100偏軟的調性讓它擁有更好的長途舒適性,而Shiver 750的振動、噪音與熱量,則讓人有些疲于應付,但是這一切,都只能說是先天屬性的差別,喜歡那輛車?端看自己的用途了!
“復古”一直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很多事物只要冠上“復古”的買點,總是有人愿意買單。但是,在摩托車的世界中,復古與現代,看似沖突,卻一直并行于同樣的時空中。相信關注我們摩托車文章的讀者們,都能發現摩托車世界中就是有這么趣味的地方。這次我們利用新春假期,前往臺北進行一場古典與現代的摩托車對話,主角一,就是在國內已經開始銷售的本田CB1100,主角二,則是來自歐洲的阿普利亞Shiver 750。
這次我們找來了本田的經典復古街車—CB1100以及阿普利亞Shiver 750。這兩個大家伙的個性是完全相反的!一輛是傳統的日式四缸街車,一輛是來自意大利這個熱情的國度、充滿意式風格的雙缸街跑。兩者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完全屬于不同世界的產品。這次我們并不打算評論誰的好壞,完全以一種客觀角度,呈現兩者的差異與特色,或許你正考慮添購一輛大排量的摩托車,但是卻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到底是哪個類型的車款,希望本文能夠帶給“準車主們”一些啟發。
其實在出發之前,我就已經在擔心這次的騎行到底會不會遇上下雨。果真到了臺北,陰陰沉沉的天空讓我開始更加擔心。一出機場大門,潮濕空氣迎面而來,似乎在暗示我“還是回家睡覺吧”,幸好,初三那天天氣忽然放晴,對于臺北人而言,這是冬季難得的晴天(但空氣依舊潮濕)。
這次我們的騎行地點在臺北的北海岸地區,只不過,由于春節假期的關系,臺北市內雖然沒什么人,北海岸的各大景點卻是人山人海,所有公園、著名小吃(例如劉家肉粽、金山老街)都是水泄不通的狀態,甚至還出現了堵車的狀況。幸好,我們騎著摩托車,堵車對我們而言只是小菜一碟,但也使我們在途中沒有做太多的停留,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多余的時間與力氣進入景區和其他人進行“肉搏戰”。
要是平常開車出來游玩,肯定會覺得非常掃興,但是因為摩托車的機動性,所以我們還是發揮了“見縫插針”的本色,不過,光是在都市中的騎行,就可以明顯發覺兩輛摩托車的差異—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個性!
2、北海岸試騎體驗
兩輛車的個性到底有何不同呢?請容許我等會再介紹。首先,我要說這次我們很幸運,遇見臺北的冬季少見的晴天,讓我們的騎行之旅不會是一個又濕又冷的環境,這大概是一種人品的累積與展現。而且北海岸在冬天的氣候,大多都是陰濕的雨天,因為季風的關系,臺灣的北部在冬季剛好是迎風面,下雨只是家常便飯,特別是基隆市,一年有超過200天的降雨天數,冬春交際時,基隆市區與港區還常常起霧,導致基隆港被迫關閉。
其實一路上的景色并沒有什么太特別的地方,而且在景點區,連吃飯都是人擠人,最后我們進了麥當勞,享受快速、不用花頭腦的一餐,然后我們就把心力擺在騎行上。回到之前的問題,到底這兩輛車的個性是多么的南轅北撤呢?這得從這兩輛車的設計出發點開始談起,首先是CB1100,它并沒有一般日系摩托車那種張牙舞爪的外形,相反地,它很斯文、很紳士。在摩托車的分類中,它屬于“UJM”(Universal Japanese Motorcycle,典型的日本摩托車)形式的摩托車,所謂的UJM,指的就是從1969年,由本田CB750確立的UJM經典形式—四缸、四喉化油器(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化油器)、前盤式剎車、搖籃式鋼管車架、潛望鏡式前叉、雙后減振器。從CB750出現之后,其他日本三大車廠—雅馬哈、鈴木、川崎開始互相“參考”彼此的設計,造出了許多看起來非常相似的車款,而本次的主角之一—CB1100,就是一輛向CB750致敬的車款。
而另外一位主角—阿普利亞Shiver 750,儼然就是一輛典型的意大利運動型街跑,V型雙缸發動機的設計很符合騎士們對于意大利車的“幻想”—略顯吵雜的發動機聲浪、不算平順的運轉質感,但這是從本田工程師的角度來看待Shiver 750,沒辦法,誰叫本田的摩托車發動機都有相當高的運轉精致度。
Shiver 750的出現,讓阿普利亞與日系的四缸600mL街跑,以及意大利同鄉杜卡迪Monster、寶馬F800R等等運動好手正面迎戰,這是個相當殘酷的級別,因為各家車廠都不會吝嗇在這個級別中投放最新科技,所以阿普利亞自然是不敢怠慢,推出了一輛運動性十足的街跑,當然,它騎起來絕對不會像它的日本對手一樣,V型雙缸發動機還是讓它多出了許多“韻律”—來自發動機的振動。
許多人在選擇摩托車時,往往會陷入一種迷思—排量大就是好、四缸就是有范兒,或者是意大利車比較有文化、操控性較好、V型發動機比較有“情懷”。但我想說的是—這兩輛車都是好車,只是在買車之前,先要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輛大貿大排量摩托車動輒十幾二十萬,買了自己不喜歡的車,幾十萬的辛苦錢等于打水漂,當然,有錢的摩友也可以選擇全部包下來,根據每一天的心情換車。
3、CB1100——古典情懷
前面講過了兩輛車的操控特性,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輛車的細節吧!先來談談本田CB1100,目前國內已經有CB1100的大貿車引進國內,只不過國內的車款已經是小改款車型,除了外觀上有些改變之外,變速箱也從五速變為六速,而且配置有ABS防抱死剎車系統。
現在我們來說說感想吧!對于CB1100,我們認為如果你對運動性的要求很高,那么,CB1100可能會讓你失望,因為它“賣情懷”的成分比較高。這當然不是說它的技術含量很低,光是那臺油冷發動機,本田費了不少心思在它的散熱性能上,而全新開發的車架,采用管徑38mm的鋼管,這也是精心計算過的,不但能確保車架剛性,也能兼顧美觀!在本田的設計中,裸露的鋼管、打磨過的發動機外殼,都是本車的特色之一(這也是UJM的特色),利用大量裸露機械設計,展現出摩托車應該有的機械美。
而說到運動感不強,這也是本田在設計之初的計劃,本田在車輛廣報資料中明確指出,此車是一輛符合“大人的價值觀”的產品,也是一臺以日本本土市場為主的產品,客層主要鎖定較為成熟的顧客。雖然搭載了四缸發動機,但是并非注重高轉速的輸出,而是在常用轉速區間能做到平順的扭矩輸出,前后18寸輪胎同樣也是為了穩定性而做出的配置。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回歸騎乘的本質—輕松、愉悅、簡單,還有對四缸發動機的熱愛!
4、Shiver 750——現代科技
接下來我們看到另一個主角—阿普利亞Shiver 750,阿普利亞為意大利比亞喬旗下的品牌之一。目前國內并沒有正式的代理商,但將來可能有機會引進國內。從外觀上看來,就算是個摩托車外行,都知道Shiver 750與CB1100的差異在哪,它看起來熱情、緊湊,花俏的配色讓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它,雖然我認為它在同級別的意大利街跑中并不是最漂亮的,但是仍有自己的風格。
與CB1100相比,這兩輛車看起來像是從兩個星球來的摩托車,從跨上他的那一瞬間起,你能很清楚的了解兩者的不同,那種差異,就像男人與女人的區別。首先,它的儀表盤在功能性的表現,就高出CB1100許多,它可以設定換擋指示燈的提示時機、具有碼表功能、顯示車輛診斷信息。而且,Shiver 750的油門采用汽車使用的線傳方式,而非傳統的拉索式,更顯得它的先進。然而,它并不算很舒適,V型雙缸發動機的動力特性對于新手也不是很友善(特別是在S模式下),當你遇上堵車時,散熱風扇吹出的熱氣更有可能烤焦你的腿毛,加上雙缸的振動與有點吵雜的噪音,似乎背離了“大人的價值觀”,說真的,如果要以一位年近五十的大叔天天騎著這輛車上街,可能沒多久就想把車賣了。
但是,在進入彎道的那一刻起,你就可以明白發現Shiver 750的價值所在,雖然它與我最近騎過的KTM 1290 Super Duke R相比,像只溫順的綿羊,但是不代表你可以隨意忽視它的實力,相較于日本車,它的脾氣還是多了一些,特別是不算有力的低轉動力,雙缸、高剛性車架,讓它成為山路中的一把利刃,前提是你要把它的轉速維持在6000rpm以上。
編輯點評:這不是一篇對比,因為兩輛車的立足點不同,自然無從比較。就像你不會要求SUV有跑車般的操控性,也不會要求超跑有越野車的通過性。我們只是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了解到摩托車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雖然在整個旅程將結束時,我們遇上了一點小雨,但幸好我們的工作都已經完成。一整天下來,我們對于這兩輛車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兩輛車在相同之中卻有很大的相異之處,同樣是鋼管車架,但過彎的車身反應卻是大大不同,CB1100顯得較“軟”,而Shiver 750就顯得硬、犀利。然而舒適性表現恰恰相反!CB1100偏軟的調性讓它擁有更好的長途舒適性,而Shiver 750的振動、噪音與熱量,則讓人有些疲于應付,但是這一切,都只能說是先天屬性的差別,喜歡那輛車?端看自己的用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