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管理認識。通常大家認為的管理就是把事情做好,把人管好,那人管好了,事情也就做好了等等,但事情也是人做的,所謂對事不對人,我覺得很難說得通。以至于后來又誕生了中國式管理,講究權術和權謀,追求所謂的平衡。樹立一個目標,建立制度規(guī)范和考核標準,嚴格執(zhí)行,是不是就可以完成任務呢,管理是不是就好起來了呢。很多時候,可能并不是?! ?/p>
大咖觀點。一大早在微信群看到方剛老師對管理的評價,也激發(fā)了我寫此文的熱情,他在微信群說:管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諸多問題,最終都會化繁為簡,比如,聯(lián)合利華在沒有那么多先進的管理手段之前,員工的干勁十足,但自從管理手段先進了,上了手機的各種軟件、上傳照片、定位系統(tǒng)、SKU的要求等等一應俱全,但反過來,員工的干勁沒了。你沒有把他當朋友,沒有把他當人,反過來又是第三方檢查結果,造成成本加大。業(yè)務員要干很多銷售之外的工作,軟件也好、平臺也罷、B2B等都是手段,馬云和京東的團隊工作是很爛的,只看得到高樓大廈,干起工作來,懶散沒有效率,電話不接,郵件不回••••••
有目標,有考核而且還很細致,但效果呢,然并卵!
典型案例。索尼也有很完善的管理體系,KPI做得也很完備,可惜,也破產了。當然這不能完全歸咎于KPI,更不至于像某些人說的,索尼就是被KPI搞垮的。但問題確實暴露出來了,這些管理到底哪里出了問題。
我們做營銷都知道,消費者或者用戶需求是我們研究的原點,終點是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yè)唯一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顧客。所以說,離開用戶的真實需求和現(xiàn)實需要來談管理,真的很可笑。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管理。我們談回歸本質,回歸產品,回歸人性,可惜,很多人從來就是從自我出發(fā)的,哪有什么顧客和消費者啊。至于他們創(chuàng)造的那些概念,也只是一個幌子和外衣罷了,這就好比鹿鼎記里陳近南對韋小寶說的話:“反清復明”,其實只是句口號,跟阿彌陀佛差不多的!我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反清復明”中麻木的生活著?! ?/p>
傳統(tǒng)管理之痛。員工、公司和老板每天都在博弈,心理盤算著怎么制約和控制對方,怎么能做好工作,怎么能做大業(yè)績,這不是癡人說夢嗎!每天還把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掛在嘴邊的那些人,特別是管理者和各種創(chuàng)始人,你真的搞懂了什么是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不,真的搞明白了什么是管理嗎?什么是分享,什么是開放!
我這么理解管理?! ?/p>
第一層是制度層?;A的規(guī)范還是需要的,否則沒法正常運轉,我們也不是理想國,烏托邦。但制度層卻不是核心,制度層的完美形式應該是去掉那些外殼,讓員工和公司不再博弈的一種保障,讓員工安心,有長遠的合作意向和貢獻意愿。并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約束行為,把員工牽制住、“按住”。這一層也很少有中國企業(yè)做得好的。
第二層是價值觀層面。找到一群有共同理想和愛好的人太難了,找到很難嗎?我認為應該不難,難的是怎么在困境中堅持和突破,更難的是怎么在取得成績之后還能繼續(xù)的共存。員工難在前者,老板難在后者。但本質上,難在后者。怎么通過一種利益的共享機制將合作成果、企業(yè)的發(fā)展成果鞏固下來,否則原來想的再好,后續(xù)都變化,價值觀也失去效力,好無用武之地!
我們都需要詩和遠方,但生活和下半輩子的生活有時還是茍且?! ?/p>
第三層是文化層面。合作、共贏、分享,這可太難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了最多貢獻,員工認為這樣其實這也沒問題;如果老板認為自己做得最多、最苦、最累,我該拿80%,那就問題大了,這個公司一定是封閉的、缺乏進取精神、沒有戰(zhàn)斗力、無法持續(xù),更無法做大?! ?/p>
企業(yè)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這決定了企業(yè)的DNA,有什么老板就有什么企業(yè)。我認為,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要建立一種開放、競合、分享的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體察到關鍵個體的不同和需求的各異,這才是管理的精髓,也是基于洞察和體會人性的深刻考量?! ?/p>
如果人人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為了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拼命去干,還要“管理”干什么呢,還需要管什么呢,都不需要了。但如果人人只是圍著“一具死尸”,整天尸位素餐,又能管出什么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