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摩托文化盛行于歐美,在摩友的心里摩托車不僅僅是一部冰冷的鋼鐵機器,更是被賦予了不同的精神象征,即便說它是騎士們的圖騰也不為過,最具有號召力的應該是傳承著牛仔精神(又被稱為美國精神)的哈雷-戴維森摩托車,他是崇尚自由、個性的騎士心目中的英雄。
哈雷摩托車經(jīng)典的V型雙缸發(fā)動機、悅耳的馬蹄式排氣、豪邁的坐姿無不令人陶醉。強勁的搖滾樂背景下,十幾個剽悍的騎士,穿著黑色皮衣褲,戴著墨鏡,胯下是碩大的重型摩托車,黑色間銀色的車身,亮可鑒人,一聲令下,十幾輛機車轟鳴著飛馳而去,卷起漫天塵土……這就是哈雷戴維森一手書寫下的美國文化史。一個世紀以來,哈雷戴維森就是自由大道、原始動力和美好時光的代名詞,而這一切,又正是美國文化的精華所在,因此,哈雷戴維森成為美國文化的一個象征,也是美國夢的一個標的。
哈雷戴維森用摩托車代替了駿馬,將美國200年西部拓荒史在20世紀成功續(xù)寫了100年。哈雷戴維森精神支撐了“二戰(zhàn)”后每一代美國青年的存在和夢想,而哈雷戴維森摩托車也因此成為他們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他們的———鋼鐵情人。數(shù)以百萬計的哈雷迷們,不但將哈雷戴維森的盾形商標貼在摩托車和皮衣上,更紋在自己的身上,哈雷戴維森因此被稱為“紋在顧客身上的品牌”。每年,各地的哈雷車友會(H.O.G.)都舉行巡游活動,平日里辛勤工作的建筑師、律師、醫(yī)生、工程師、CEO們,這時候都卸下三件套,穿上黑色皮裝,騎上心愛的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由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于引擎震天轟鳴和黃土飛揚中浩浩蕩蕩而去。
而在中國,喝酒有酒文化,旅游有旅游文化,就連天天喝的茶還有茶文化,于是我特意的提出,騎摩托旅游的應該還有鐵騎文化。在中國騎摩托人群主要是山區(qū)為了解決往來的村人、為了生存而頂著烈日拉客的城市下崗的工人和一些喜愛摩托的愛好者,盡管在中國俺們騎摩托的難登大雅之堂,但摩托的發(fā)展歷史無疑也是一種文化的誕生和延續(xù)的發(fā)展史,到今天摩托車發(fā)展已經(jīng)有百年歷史了,它所包涵的文化,已經(jīng)超越許多其他領域所謂的文化,胡適更將它視作現(xiàn)代文明的標志。 早在1997年,攝影記者黃成德駕駛一輛125A摩托車“單騎進西部,獨自闖天涯”,行程兩萬多公里;迎香港回歸一個摩友騎摩托車“單騎走中華”送五星紅旗到香港;同年一個摩友駕駛一輛125摩托車從吐魯番到珠海。1999年6月-8月,已多次單騎萬里行的摩托探險家黃成德,駕一輛摩托車開始了單騎穿越羅布泊的旅程,打破了死亡之海羅布泊六月不渡的傳說,當一些外國人說中國是車文化的荒漠的時候。這些摩托騎士用實際行動捍衛(wèi)中國的尊嚴,正在不知不覺中創(chuàng)造著摩托車文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有的人癡迷于音樂,有的人癡迷于足球,有的人癡迷于某種收藏……而我們,最癡迷的就是摩托車!”一位已有20多年駕齡的摩友曾這樣對我說。我想,這不僅是一位車迷的心聲,更是無數(shù)車迷的共鳴。他們,在潛移默化地接受著摩托車文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創(chuàng)造著摩托車文化。已在國內(nèi)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摩托探險家黃成德在成功穿越羅布泊后曾說:“我國是世界上摩托產(chǎn)銷量最大的國家,但在發(fā)展摩托車工業(yè)時,車文化顯得相對滯后。我從愛好車到探索車文化理論,從1997年的西部萬里行到1999年的穿越羅布泊,一次次地探索著、實踐著、思考著,同樣的摩托車探險,為什么穿越羅布泊就能引導起廣泛關注?因為這是注入文化底蘊,具有社會性的探險。
在一個并不富裕的農(nóng)民家庭,駕一輛低檔摩托車載妻兒遠游的樂趣,并不亞于一輛哈雷?戴維森能帶給一位款爺?shù)臉啡?hellip;… 這樣的人,這樣的事,就在我們身邊,難道你不覺得,它們也蘊含著文化嗎?至此,我們?nèi)圆桓彝?,中國的摩托車文化到底是什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摩托車文化,早已超越了摩托車本身,它物化于人,又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我們?nèi)栽谔剿鞯穆飞锨靶?,繼續(xù)傳承著摩托文化。
買一輛哈雷摩托車的價錢,竟能買一輛寶馬。哈雷摩托車的品牌,有何秘方?美國諺語:“年輕時有輛哈雷摩托,年老時有輛凱迪拉克,則此生了無他愿。”哈雷創(chuàng)造了一個將機器和人性,幾近完美地融合為一體的精神象征,并深刻地影響了目標消費群體的價值觀、衣著打扮和生活方式
買臺哈雷摩托,大概要 “32萬人民幣,估計一般中國人是接受不了。”
作為全球頂級品牌的哈雷摩托車曾經(jīng)多次在國內(nèi)的摩托車博覽會上展銷過,在某次博覽會上展銷的一款哈雷彈簧者的價格為28萬。據(jù)了解哈雷摩托大多超過30萬元,最便宜的也在20萬元左右。
“哈雷摩托車的價格,對于中國的摩托發(fā)燒友來說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品牌專家王偉對《財經(jīng)時報》表示,“但這些發(fā)燒友,像‘北漂一族’渴望擁有自己的房子一樣期待擁有一輛哈雷摩托。我們不難從中看出,目標消費群體對品牌的忠誠度,將給企業(yè)帶來巨大的商業(yè)利潤。”據(jù)說一個哈雷的利潤比國內(nèi)所有摩托車廠家的利潤總和還高,人們在驚訝的同時也見怪不怪了,畢竟國產(chǎn)所有手機廠家利潤總和也不如蘋果的零頭,中國制造業(yè)就是這個鬼樣子吧。
買一輛哈雷摩托車的價錢,竟能買一輛寶馬汽車。哈雷摩托車的品牌秘方,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年輕時有輛哈雷摩托,年老時有輛凱迪拉克,則此生了無他愿”這是誰說的話呢?不,它是一句美國諺語。
哈雷摩托是世界上最有號召力的摩托車品牌。它的消費者,甚至將他鐘愛的品牌哈雷摩托紋在自己身上,與其終身相伴。哈雷摩托做到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哈雷不是摩托車,在哈雷迷們的心里,它是寶貝、玩具,更是象征自由的精神。哈雷創(chuàng)造了一個將機器和人性,幾近完美地融合為一體的精神象征,并深刻地影響了目標消費群體的價值觀、衣著打扮和生活方式。哈雷摩托的標志,是當今世界上最多的被其目標群體紋在身上的品牌之一,同樣,它的品牌忠誠度也是最高的。
摩托車,一直令無數(shù)男人著迷著的機器,是人們能感覺動力的最直接的工具,翻開摩托車的歷史,一頁一頁燦爛絢麗,各種機車文化,源遠流長,總是能看到讓我們熱血沸騰的畫面,是什么讓我們神往呢?是動力?是速度?不對,是男人愛動這動那的個性在吸引我們,吸引我們走近這個有魔力的機器,男人的天性就是探索,就是追尋,所以我們才義無返顧的接納了這個機器,它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在為它譜寫著光輝的歷史,男人造就了摩托,摩托造就了男人鋼鐵般的性格。
一臺摩托車的生命里在不斷的接受著我們對它的改動,男人深深的愛著它,但是永遠不滿足于它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反反復復的斟酌著它,計劃著它的未來,不斷的改動著,不斷的進化著,它也在承受著不斷進化的過程,漸漸的蛻變成摩托車歷史前進中的一段足跡,留下它那光輝的瞬間。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找自我的個性,在量產(chǎn)車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坐駕,不斷的往它的身體里注入自己的思想,努力的讓它成為自己個性的代言,成為自己無形的名片。當男人駕馭著充分體現(xiàn)自我的動力機器穿梭于城市,那種成就感,榮譽感,自豪感,恐怕用人類的詞匯難以形容。
看到外國的摩托文化,恐怕不只是我們車友所撼動吧,我們生活的人群,多多少少,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那種狂野的鐵騎形象,深入民心,令大家最深刻的恐怕是美國的騎士精神了吧,那種堅毅的神情,壯觀的團隊,真的讓我們很難忘記,在很多車友年輕的時候和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深深的記住了他們的形象了吧,也確確實實的影響了我們。那些馬達轟鳴的大家伙,發(fā)出狂暴的怒吼,真的太有男子的氣魄了,他們用他們的方式,延續(xù)著摩托的文化,延續(xù)著摩托的精神。有時候我們通過電視電影看到在國外,有的人在自己家的小倉庫里,自己整理著,修復著一臺老舊的機器,一步一步,太有感覺了,相信很多朋友也幻想過自己是畫面中的主角的樣子,最后騎上自己滿意的作品,去任意的馳騁,追隨著自己自由的腳步,追隨著自己夢想的生活。
現(xiàn)在世界龐大的摩托產(chǎn)業(yè)里,我們國家的生產(chǎn)技術和代工量已經(jīng)成為了不可代替的中流砥柱,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到真正屬于我們的摩托文化,在宏偉的摩托文化里,我們沒有可以渲染和自豪的東西?,F(xiàn)在的摩托文化基本融合了所有我們能見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元素,在美國,在英國,在日本,在泰國,在法國,在德國……每提到一個國家就有一個國家的摩托形象,但是在中國,我真的想不出什么太符合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有些雜亂,有些沒有根據(jù)。我們現(xiàn)在的身邊真的找不出什么很統(tǒng)一的風格,或很有我們自己風格的團隊。在我看來只有刻意的模仿,盲目的跟風,完全沒有自我,沒有定位的中心,雖然看起來很酷,雖然看起來很眩,但是這只是迷惑外行的一種簡單做法。相信全國的車友心中都有這個迷惑,為什么國內(nèi)的大氣氛為什么總是這么不和諧,不融洽,是車有等級區(qū)別,還是我們的實質(zhì)有等級區(qū)別?正當時下全球流行中國文化,為什么我們不能團結起來,努力創(chuàng)造中國的摩托文化,創(chuàng)造中國的摩托歷史,車友玩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化。我真正參與到中國車友行列并沒有多少時間,但是確實也看到了我們身邊的各種問題,在身邊玩摩托的朋友總是認為貴的大的,就是好的,在我看來真的是大錯特錯,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種思想,有很多的車友一味的追求著速度,在挑戰(zhàn)速度的時候忘記了安全,忘記了期待他的人,最終是換回了不值得換回的東西,真的是太傻,玩車的心態(tài)真的是太不成熟。
在中國的摩托世界,來到我們身邊的外國機器,來的太快,來的太猛,在我們還沒有對它們做出正確的認識之前,有很多車友就已經(jīng)擁有它了,但是真正能了解,能認識你身邊的這個鋼鐵家伙的車友又有幾個?我承認速度是摩托車的詮釋,但是摩托車并不是速度的詮釋,大家在了解和認識它的過程里你會得到很多很多的生活真諦,能給你帶來很大的精神財富?,F(xiàn)在各地的車友也經(jīng)常有很多的聚會,真的不錯,一起跑跑,交流一下行駛,維修,保養(yǎng)的方法,互相學習,真的是很好,我也很贊成這樣的做法,促進我們的摩托車文化,促進車友之間的技術和感情。但是也確實看到了很多團隊盛氣凌人的樣子,真的受不了……記住,一個強大的團隊應該是一個友善團隊,一個能獻出友誼之手接納別人的團隊。有很多改個手把,換個輪胎,就到處大喊自己改裝了的朋友,我勸你們還是冷靜的休息休息吧,不要在現(xiàn)在這個文化和科技讓地球成為村子的世界里丟人了,每個地方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做為中國人,不要嫌棄高低貴賤,能不能拿出我們的這個文化古國的歷史來真的造就出點讓人刮目相看的摩托車文化。我們真的有太多吸引他們,讓他們看不懂也看不明白的東西了,我們不要再迷戀人家那些臨摹、效仿已經(jīng)無法超越的文化了,因為那些文化是他們用了我們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而得到的,并不是我們能用我們超強的模仿和理解能力能打敗的。
在摩托車的歷史里不乏各種改車的高手,但是不知道車友們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他們的本意,每當改出馬力,速度驚人的超級機器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像有些車友那樣不顧一切的狂奔,狂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他們是在保證一切安全的情況下在向大家展示他們創(chuàng)造的成果,我不否認有地下的瘋子,但是大家應該領悟他們展示的不是瘋狂而是他們擁有的技術,只有自己心態(tài)平穩(wěn),看什么都客觀一點,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滿意的東西。經(jīng)常能聽到車友的抱怨什么太貴,什么接受不了,我從來沒有做出過評論,做出過說道。真的,其實有沒有,在我看來真的很簡單,關鍵就是看做不做,如果做都沒有,何來的擁有。玩車掌握好自己的心態(tài),玩車并不是顯富的手段,而是展示你自己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對外窗口,是讓對方認識你的一個簡便的途徑,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結交更多的朋友,與朋友創(chuàng)造出讓別人羨慕的團隊精神和耀眼的摩托文化。
現(xiàn)在這個時候真的是我們國內(nèi)車友最困難的時候,是世界文化通過網(wǎng)絡融合變?yōu)楝F(xiàn)實生活融合的大碰撞時期,一切變的那么透明,一切變的那么真實,在我們的思想里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突如其來的各種文化,真的壓的我們喘不過氣,多元的文化元素,我們的書本上真的是學不到的,統(tǒng)統(tǒng)的進入到我們的大腦,我們來不急消化,來不急思考,在沒有多余的思考下就盲目的開始實踐,最后得出的產(chǎn)物很有可能是一個不論不類的文化垃圾,我也曾經(jīng)在玩的過程中走過這樣的彎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喪失了自己追求的目標,可能在外人的眼中我的成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回頭想想完全不是我的本意,偏離的太多,太遠,在我實現(xiàn)我的想法的過程中有太多干擾我思想的東西,太多外來文化在干擾我,讓我找不到自己原本的構思。現(xiàn)在我經(jīng)過很多的失敗,努力的讓自己冷靜下來,在多種文化和方式當中,慢慢的、細細的品味著,尋找著里面的精髓,一樣一樣、反反復復的找出自己真正需要的,通過自己的判斷,融入我想表達的構思,沿著自己的審美觀念,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在我的摩托世界里,我對摩托車的認知就是沒有品牌,沒有價格高低,只有發(fā)動機的構成形式,它的動力原理,在它之外的構造輔助原理,然后融入我對它的感情,對它進行定位和改造,從而打造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現(xiàn)在的人玩東西,真的很多就是過眼云煙,很蒼白,很短暫,沒有留下自己希望得到的回憶,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失敗有很多,我在失敗中得到了成功的真諦,就是在一條大眾的路線上怎么能做到與眾不同,就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我曾經(jīng)也抱怨過,也迷茫過,但是在自己慢慢冷靜下來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真的沒有什么理由可以用來做借口,抱怨只是一種為自己開脫的方式,是一種懦弱的表現(xiàn),與其有時間抱怨,還不如自己找找失敗的原因,總結一下經(jīng)驗,給自己下一個目標積累一點動力和信心。
從目前中國摩托車消費市場可以看到國內(nèi)摩托車文化發(fā)展還相對滯后,摩托車休閑娛樂文化尚處于起步階段,摩托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通過運動、賽事、評選和文化用品展示等傳播渠道,帶動廣大的受眾群體參與活動。
目前,中國制造的摩托車不缺技術,缺乏的是精神與文化的內(nèi)涵。打造文化,不僅是整個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企業(yè)未來成長的需要。
只有通過倡導的種種摩托車文化活動,為備受禁限摩令困擾的城市市場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通過摩托車休閑文化培育,讓摩托車成為城市市民的休閑娛樂工具,最后讓民意說話,解除“禁限摩”的理論基礎,從而為拓展摩托車的城市生存空間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摩托車文化培養(yǎng),也成為許多企業(yè)進行品牌宣傳的又一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