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信很多朋友并不了然。眾所周知,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構成了經濟的需求側,而與之對應的則是供給側。以前提到經濟增長,條件反射就是擴大需求、刺激消費,但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現在要換一種新思路、新模式,這就是習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經常提及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目前,中國摩托車產業投資嚴重過剩,而且主要集中在低端產品上,對于高端技術的研發投入非常少。而由于國內的摩托車市場環境,造成了中國的摩托車消費動力明顯不足。至于出口,越南市場的版本還在其它海外市場重復上演,因此,出口狀況令人擔憂。摩托車行業增長的三駕馬車如此乏力,整體經營狀況不佳自然在情理之中。
摩托車產業的現狀以及癥結,已經非常客觀地擺在人們面前,行業產能嚴重過剩,與消費市場不斷萎縮,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摩托車高端技術的短缺,也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客觀地說,中國目前的產業現狀,就是大批量中低端產品的市場爭奪,競爭非常殘酷而激烈,甚至時常演變為價格戰,這是非常短視和不健康的發展之道。
因此,在新經濟形勢下,摩托車產業的結構性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縱觀國外知名摩托車企業的發展之路,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寶馬,還是哈雷,或是日本的四大品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每家企業都掌握著摩托車發動機的核心技術,并以此為基石,演變出多個系列的摩托車產品,不斷贏得各個細分市場。而市場的利潤又大量注入到發動機研發,使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由此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而沒有發動機核心技術的摩托車企業根本無法生存。因此,到最后,剩下的只能是少數掌握發動機核心技術的企業。
而反觀中國摩托車產業的發展,卻走著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國內具有摩托車發動機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其實并不多,有影響力的也只有幾家,可為什么卻有著大大小小這么多摩托車企業存在呢?這是因為國內的發動機生產企業除了自己生產整車,還將自己的發動機產品投放市場,從而造就了許許多多摩托車組裝企業。同時,這些摩托車組裝企業生產出來的摩托車,又與這些發動機企業生產出的摩托車分食市場份額,成為競爭對手。這種現象可說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在世界任何地方,除了寶馬公司自己上,其它品牌別想買到寶馬的發動機,本田、鈴木、川崎同樣如此,這就是核心技術的壟斷。
那么,中國摩托車應當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
筆者以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摩托車發動機生產企業,應當把重心放到發動機技術性能的提升上來,形成自己獨有的技術壁壘,因為核心技術是無法在短期內被模仿和復制的。然后再以發動機為基礎,挑選合格的摩托車整車配套企業進行合作,發展自有品牌的系列摩托車整車產品。當然,這個過程,發動機產品絕不能進入市場。
唯有如此,中國摩托車行業就會自然形成一道非常高的準入門檻,這個門檻并非是官方的合格證門檻,而是技術門檻,那些沒有發動機研發生產能力的組裝企業,自然會被市場淘汰。這樣,中國摩托車行業或許會由此走上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