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輕騎建設,資格最老、知名度最高的三個國有摩托車企業。他們都是中國摩托車的先行者,前身均為國營軍工廠。上個世界80年代,受國家“軍轉民”戰略的號召,他們陸續開始研發和制造民用摩托車。掐指算來,三家的企業史加起來超過300年,時間可以繞中國近代史兩周;做摩托車的歷史超過120年,比哈雷還多那么幾年。
20世紀是屬于國有摩企的時代,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摩托車的需求被空前釋放,他們充分享受著市場紅利。其中嘉陵和輕騎發展尤為迅猛,產銷量都突破百萬臺,嘉陵獲封“中國摩托車之王”,輕騎則在全國各地不斷跑馬圈地建廠,并分別在1993年(輕騎)和1995年(嘉陵)實現上市。那個時期幾個廠待遇極好,有輕騎老員工曾給筆者描述,能去輕騎廠上班,給個官當都不干。
1998年之后,隨著民營摩企的崛起,加上管理混亂,國有摩企開始節節敗退。輕騎集團原董事長張家嶺和嘉陵集團原董事長靖波,還因經濟問題先后入獄。在這個時期,輕騎由于瘋狂兼并資金鏈斷裂,在三家中率先內部重組。
到了2009年,建設開始搶鏡,建設出身陳永強調任兵裝集團摩托車事業部總經理后,提出了“兵裝整合”的戰略構想:由兵裝集團出面收購輕騎,再加上原有的嘉陵和建設,集齊三張大牌,實現產品和渠道的共享,打造中國摩托車的航空母艦。從此,三個毫無關系的國有摩企,因為同一個夢想走到了一起,開啟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奇幻之旅。
(陳永強)
團委書記出身的陳永強書生意氣,他認為通過行政整合,就能達到1+1+1=3的目的。但企業經營不是簡單的加減法,三只丑小鴨抱在一起也未必打得過白天鵝。在2009年到2012年間,兵裝不斷內部調整,徹底打亂了三個企業的原有節奏,幾年間沒有任何新品研發,各品牌原有的商家也紛紛退網,兵裝整合草草結束。
公允來看,陳永強應該是預判到了中國摩托車的下滑,以及三家競爭力的不足,希望提前應對、抱團取暖。本意雖好,但他選擇的時機和方式都不對,讓三家企業的狀況加速惡化,其結果就是:搞殘兩個(建設/嘉陵),搞傷一個(輕騎)。
2015年建設摩托從股市剝離,2016年嘉陵摩托從股市被剝離,一度也讓很多人誤認為兩個摩企徹底停產,但實際他們還在做摩托車。(詳情見另文《別急著說再見,嘉陵還活著呢》)。不過他們已經極其艱難了,資金的嚴重匱乏,加上拖欠大量的配套廠貨款,在失去股市的融資能力后,兩家作為兵裝完全控股的子公司,全都得依靠母公司的輸血。
嘉陵和建設的資金鏈有多緊張,有商家深有體會,并給咸陽校尉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現在給下訂單給工廠,就像去餐館點一份套餐。老板要先收錢,然后拿著錢去超市買米買油買菜,再回來加工上桌。這么一晃,兩三個月都過去了。
與嘉陵和建設相比,歷經無數次折騰的輕騎反而更輕松自在,他們早就拋去了巨大的人員包袱,經營體制更加市場化,產品也有一定的儲備和積累,游俠和戰獒外銷不錯,國內也逐漸起勢。
無需指出兵裝兄弟的危機,因為他們已經在危機中痛苦煎熬了。相反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機會,作為老摩企,他們的品牌和產品都有不少積累,就此消失未免可惜,大企業做習慣了,他們應該開始學習怎么做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