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國產摩托車現在質量真的不行嗎?跟合資車有沒有差距,差在哪?
工業(yè)設計欠缺
當我們說到國產摩托車跟進口車的差距的時候,通常會先從外形上比對,雖然價格差的懸殊,但同排量、同配置下,國產車確實總是差了那么些靈性,這就是國內摩企工業(yè)設計上的欠缺。雖然技術跟質量是兩個層面的東西,但設計上的差距能顯而易見地拉大價格差,利潤偏低的國產車在質量上有所松懈也就有根可尋,畢竟企業(yè)都是逐利的。
零件配套上的差距
影響質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所裝配的零部件質量。這些零部件大部分都是塑料件,由于塑料件的質量都是模具決定的。國內模具的生產上,大多采用電爐冶煉,鋼的純度差,表面脫碳層深,碳化物級別高,導致模具原材料質量偏低。
摩托車產業(yè)發(fā)展到今天,大部分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也不是什么行業(yè)秘密,因此在普通、常見車型已經算不上什么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從源頭上說,中國摩托車發(fā)動機技術基本上都是從日本引進的。比如鏈條機,生產要求非常高,當時日本的鏈條機還是不錯的,到了國內由于各種條件限制比如鏈條加工精度和機體加工等,同時也為了縮減成本,閹割掉一些功能,于是在國內生產出來的同樣的發(fā)動機就沒日本的那么好。
另外還要考慮產品受眾的問題,國外生產廠商都是不斷的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不斷開發(fā),雖然考慮成本但是人家很多時候技術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在國內,由于產品受眾在識別商品的時候價格是第一位,所以好多引進來的高品質發(fā)動機不得不在國內生產線上進行閹割以節(jié)約成本,降低造價。但是能用,就是品質差一些而已。不過隨著國內消費者的素質不斷提高,購買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局面正漸漸得到改善!
行業(yè)成熟度與工人素質
國內主流摩托車大廠跟合資廠家甚至國外品牌在生產裝配流程上都是基本類似的,取決因素主要是生產線上的裝配工人和品質檢驗制度。由于摩托車產業(yè)的式微,當前國內生產線工人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社會招聘,大多數廠只要求初中以上學歷即可,另一個是專業(yè)的技校、院校招聘。相比于國外將摩托車作為高端制造業(yè)進行人才梯隊培養(yǎng),國內摩企整體技能素質較國外的技術工人還是有一定差距。
另外很大一部分因素,國內企業(yè)并未建立健全的保障工人的職業(yè)發(fā)展體系,在日本、德國等摩托車強國,優(yōu)秀的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有很好的職業(yè)發(fā)展體系,通過評級制度同樣能拿到堪比管理崗位的工資,甚至有些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工人能拿到高層管理相同的工資。而中國這方面在汽車行業(yè)尚且難以做到,更遑論摩托車行業(yè)。工廠里的從業(yè)者大多都是以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看不到出頭之日,頂多能上升到小班長、小隊長,還要面臨著行業(yè)不景氣的時候裁員的準備,人浮于事,也是大多數默契裝配質量難以保障的重要因素。
在質量檢驗方面,其實國內摩企大都建立了一套借鑒外國先進品質檢驗制度的體系,就小編熟知的有上下工序互檢制度,品質門制度,終檢制度還是品質陷阱,停線檢驗,抽樣路檢等等,甚至包括品質檢驗的作業(yè)指導書方面都是相比于國外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區(qū)別的只是執(zhí)行力度,畢竟合格率跟利潤率休戚相關。
寫了這么多,國產摩托車與國外的差距大不大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應該說除了工業(yè)設計是短期追趕的,其它方面國內幾家大的品牌如豪爵、春風、力帆、宗申等做得也并不比國外差。有人說“中國摩托車也不是質量不好,一樣騎,一樣能用的住,一樣的皮實不怎么出毛病。只是技術含量稍微差一點。”小編認為這句話切中肯綮,有人動輒就吐槽國產車沒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什么呢?無非是你有別人沒有的技術,無非是先進同落后的區(qū)別,這和質量穩(wěn)定關聯(lián)不是特別強烈。買國產摩托車不就是求個夠用就行嗎?國內真正的摩托車發(fā)燒友又有多少呢?小編認為,當前大品牌摩托車的質量已經非常可靠了,而且性價比也很高,如果喜歡支持國貨也不會吃虧,畢竟大廠的信譽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