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出生在重慶涪陵鄉下的一個小地主家。1950年,12歲的他和50多歲的母親,因特殊原因他們被迫住進一間被棄用的茅草屋,僅憑一塊薄地,幾個鍋碗,生存甚為艱難。12歲的尹明善因體力不足以種田出糧,只能靠智力養家糊口,尹明善決定“做生意”:從一個好心人手里借了五角錢,步行到城里把錢批發成針,再回到鄉下沿村叫賣。
尹明善在鄉下賣掉針,獲得資金,再到重慶進貨;有一個相識的年輕人賣雞蛋,是先在鄉下拿錢收購雞蛋,然后運到重慶賣掉。尹明善主動找他商量,講“融資”的辦法:他們兩人的資金可以合在一起用,尹明善在鄉下賣針賣得的每一分錢都交給他去買雞蛋,而他可以多幾塊錢去多收購一些雞蛋,到重慶賣掉雞蛋后把錢交給尹明善,這樣尹明善就可以多購進一些針頭線腦。現在看來,這其實是非常成功的資本運作,而尹明善當時只有12歲。 尹明善不得不為生計著急奔波的經歷,為他后來的大器晚成積累了不可或缺的經驗。
90年代的重慶以摩托車聞名,行業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設”都齊集于此。因而,沒有相當的實力,要一頭扎進這個行業,風險也是不小的。因為,兩大摩托集團隨便有個小動作,就能讓你轉瞬垮臺。一位“摩托幫”朋友,經營著一家校辦摩托車廠。有一次聊天時告訴尹明善,他每個月需要幾百臺發動機,卻要到河南去買,價格很高而質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設是不愿意把發動機賣給其它小廠的。 正在到處探尋商機的尹明善,敏銳地從這個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靈感。1992年,他注冊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啟動資金二十萬,散兵游勇九號人。在租來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產場地上,他卻雄心勃勃地告訴每一個人:我們的理想,是造出全中國沒有的發動機。
有人認為摩托車產業是夕陽產業時,尹明善站了出來: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只要創新不斷,制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他沒有重復其他小企業為大廠做邊角料的老路,一開始就直指摩托車的“心臟”——發動機的生產。因為他看到,盡管當時的摩托車市場熱浪灼人,但發動機一直是瓶頸,國內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兩個型號,其余大多從日本進口,當地摩托車小廠還不得不遠到外地去買價高的國產發動機。尹明善的判斷是:做摩托車盡管市場空間不大,但技術空間很大,創新空間更大,利潤空間無限大。
第一步發展戰略確認后,尹明善便將實施戰略的戰術突破口,選在了當時是摩托巨人的“中國重慶建設集團”的發動機環節鏈上。于是,尹明善的小企業,開始了悄悄采購摩托零配件的“游擊戰”:今天去買1號到10號的零件、明天去買11號到20號的零件,總之,使配件要買齊也能買齊,但同時卻不能讓對方感到面臨競爭。尹明善當然知道,這樣的日子長不了,只要一旦形成氣候,建設集團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當然是建設集團生產的部分。于是,尹明善從開始組裝發動機的第一天,就積極聯系配套廠,設計自已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個月后,幾個關鍵零件被開發出來。此后,當建設集團一夜醒悟,下令一個零件也不許賣給尹明善的公司時,但為時已晚。
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慶力帆集團公司以產銷發動機184萬臺、實現銷售收入38.5億、納稅1.136億元的驕人業績,超過嘉陵、建設兩大老牌摩托車企業巨頭,成為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
2004年,順風順水地力帆,開始進軍汽車行業,成立力帆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2005年12月31日,重慶力帆乘用車成立,注冊資本7億元;2006年,重慶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設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2010年,力帆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汽車、摩托車板塊企業。
如今雖然身價已達百億,但他的座駕不是邁巴赫,也不是賓利,而是他自己造的力帆汽車,不僅如此,他還要求企業的中層干部使用自己廠生產的汽車。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尹明善身上所散發的創業精神。
尹明善在鄉下賣掉針,獲得資金,再到重慶進貨;有一個相識的年輕人賣雞蛋,是先在鄉下拿錢收購雞蛋,然后運到重慶賣掉。尹明善主動找他商量,講“融資”的辦法:他們兩人的資金可以合在一起用,尹明善在鄉下賣針賣得的每一分錢都交給他去買雞蛋,而他可以多幾塊錢去多收購一些雞蛋,到重慶賣掉雞蛋后把錢交給尹明善,這樣尹明善就可以多購進一些針頭線腦。現在看來,這其實是非常成功的資本運作,而尹明善當時只有12歲。 尹明善不得不為生計著急奔波的經歷,為他后來的大器晚成積累了不可或缺的經驗。
90年代的重慶以摩托車聞名,行業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設”都齊集于此。因而,沒有相當的實力,要一頭扎進這個行業,風險也是不小的。因為,兩大摩托集團隨便有個小動作,就能讓你轉瞬垮臺。一位“摩托幫”朋友,經營著一家校辦摩托車廠。有一次聊天時告訴尹明善,他每個月需要幾百臺發動機,卻要到河南去買,價格很高而質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設是不愿意把發動機賣給其它小廠的。 正在到處探尋商機的尹明善,敏銳地從這個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靈感。1992年,他注冊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啟動資金二十萬,散兵游勇九號人。在租來的不足四十平米的生產場地上,他卻雄心勃勃地告訴每一個人:我們的理想,是造出全中國沒有的發動機。
有人認為摩托車產業是夕陽產業時,尹明善站了出來: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只要創新不斷,制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他沒有重復其他小企業為大廠做邊角料的老路,一開始就直指摩托車的“心臟”——發動機的生產。因為他看到,盡管當時的摩托車市場熱浪灼人,但發動機一直是瓶頸,國內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兩個型號,其余大多從日本進口,當地摩托車小廠還不得不遠到外地去買價高的國產發動機。尹明善的判斷是:做摩托車盡管市場空間不大,但技術空間很大,創新空間更大,利潤空間無限大。
第一步發展戰略確認后,尹明善便將實施戰略的戰術突破口,選在了當時是摩托巨人的“中國重慶建設集團”的發動機環節鏈上。于是,尹明善的小企業,開始了悄悄采購摩托零配件的“游擊戰”:今天去買1號到10號的零件、明天去買11號到20號的零件,總之,使配件要買齊也能買齊,但同時卻不能讓對方感到面臨競爭。尹明善當然知道,這樣的日子長不了,只要一旦形成氣候,建設集團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當然是建設集團生產的部分。于是,尹明善從開始組裝發動機的第一天,就積極聯系配套廠,設計自已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個月后,幾個關鍵零件被開發出來。此后,當建設集團一夜醒悟,下令一個零件也不許賣給尹明善的公司時,但為時已晚。
到2001年,尹明善的重慶力帆集團公司以產銷發動機184萬臺、實現銷售收入38.5億、納稅1.136億元的驕人業績,超過嘉陵、建設兩大老牌摩托車企業巨頭,成為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老大。
2004年,順風順水地力帆,開始進軍汽車行業,成立力帆汽車發動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2005年12月31日,重慶力帆乘用車成立,注冊資本7億元;2006年,重慶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設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2010年,力帆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汽車、摩托車板塊企業。
如今雖然身價已達百億,但他的座駕不是邁巴赫,也不是賓利,而是他自己造的力帆汽車,不僅如此,他還要求企業的中層干部使用自己廠生產的汽車。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尹明善身上所散發的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