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致辭時透露,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轉變,為搶占新一輪制高點,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
這意味著,在國內已經發展了60多年的內燃機,也即將走向歷史的重點。
內燃機汽車停售后
內燃機摩托停售
也將是必然
限制燃油車銷售這一政策起源于荷蘭。就在2015年初,荷蘭和一些歐洲國家組成了“國際零排放車輛聯盟”,承諾將在2050年以前讓所售新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型。隨后,挪威、德國也通過了相關法案。
直至2016年4月,旨在阻止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達成并生效后,簽字加入協議的歐洲國家停售燃油車腳步愈發加速,并逐漸席卷全歐。多個國家都給出了停售內燃機的日程表。
直至2016年4月,旨在阻止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達成并生效后,簽字加入協議的歐洲國家停售燃油車腳步愈發加速,并逐漸席卷全歐。多個國家都給出了停售內燃機的日程表。
▼
法國
2040年全面停售汽油車、柴油車
▼
荷蘭
2025年禁止燃油車的銷售
▼
德國
2030年停止銷售燃油車
▼
英國
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車
在兩輪車領域,為了減少內燃機的污染,也有地區已經在采取行動。
據悉,臺灣在新版的5年電動機車發展方案中,就繼續對電動兩輪車進行補貼,引導產業轉型。重型及輕型機車補助1萬臺幣、小輕型7200臺幣。若電池芯使用臺灣原產,則再加碼2000臺幣。
臺灣這次的電動機車補貼,連同換電站與充電站設置的補足,估計投入經費超過40億臺幣。另外,電動機車的上牌價格也有優惠。
而臺灣官員強調,2018年臺環保署還要加嚴燃油機車環保標準,售價可能調升近1萬元。
MCIA(英國摩托車工業協會)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肯沃德(Steve Kenward)表示,MCIA歡迎 2040以后化石燃油車的禁令,對于目前的電動車制造商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摩托車和電動車在緩解道路擁擠,減少尾氣排放等領域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如今全球范圍減少內燃機車輛的政策,對電動兩輪車行業已是一個巨大的商業觸發器。電動兩輪車已經成為未來趨勢。
縱觀全球,目前已經推出,或者計劃推出電動摩托車的大牌廠家,已包括本田、寶馬、勝利、KTM等一線品牌,還包括一大堆的創業公司,如意大利的Energica、美國的ZERO、印度的Emflux等。
市場在證明,電動兩輪車已經逐漸反超燃油兩輪車。在日本市場,2016年共售出了33.8萬輛摩托車,而更小排量的電動摩托車,占了日本本土摩托車市場銷量的一半;而智能電動助力車的銷量則達到了54萬輛,是當年摩托車銷量的1.6倍。
2016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達到2600萬輛,而摩托車銷量則為1680萬輛。
電機淘汰內燃機,正如當年內燃機淘汰蒸汽機,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我們能做的,只有投身新技術,準備好去迎接下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