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分會統計的2017國內摩托車產銷數據正式出爐。
內銷降、出口漲
2017年,中國摩托車企業合計銷售兩輪摩托車1508萬輛,同比2016年的1472萬輛,增長2.44%,這也是中國摩托車年銷量近5年來的首次正增長。
而在此之前,不少行業人士都預測,中國摩托車年銷量將持續下滑至1200萬輛左右。
不過,這個增長或許并不能為行業帶來太多欣慰。
出口方面,2017年國內摩托車企業合計出口兩輪摩托車714萬輛,同比增長6%。減去出口數后,國內市場兩輪摩托車銷量僅為794萬輛,同比2016年的808萬輛,微下滑約1.7%。
可以說,出口的好光景,是引領中國摩托車工業走出低谷的關鍵之一。
三類車型調整趨緩
在2017年,中國摩托車企業跨騎車銷量為884萬,同比2016年增長3.1%;彎梁車銷量261萬,同比下滑1.7%,踏板車銷量363萬,同比增長3.8%。
在2017年年初,不少行業人士預測,2017年跨騎車銷量將持續下滑,而踏板車銷量將會迎來迅速的增長。畢竟在2016年,跨騎車與彎梁車的銷量都出現了超過10%的下滑。
但最終市場并沒有跑出行業人士預測的行情。跨騎車再次逆勢上漲,彎梁車跌幅了大大收緊。
跨騎車銷量回暖這現象背后,指向原因同樣比較清晰。大幅增長的出口銷量中,跨騎車與彎梁車占比較大。
中大排量增速仍領先
在分排量的銷量統計中,150ml<排量≤250ml、250ml<排量≤400ml、400ml<排量≤750ml這三個排量段,仍保持著較大的漲幅。
其中400ml<排量≤750ml,累計銷量26689輛,同比增長150%。而250ml<排量≤400ml,累計銷量66540輛,同比增長84%。經過幾年的拉升,以上三個排量段的累計銷量已突破百萬大關,市場占比達到了7%。
在電動摩托車板塊,2017年電動摩托車銷量9.7萬輛,同比增長17%。預計,隨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發布,電動摩托車的銷量還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這種增長或許并非原于市場銷量的變化,而是指合法合規電動摩托車申報數量的增長。
畢竟在現階段,大批電動摩托車銷往市場時,不會進行公告目錄的申報,并不列入統計數據。
豪強銷量上演傳奇
在出口增長,內銷微跌的大背景下,國內各家摩托車企業的銷量也出現了較大變化,洗牌仍在持續。銷量前十的企業中,調整幅度超過5%的企業達到了5家。
其中,排名第一的大長江,在2017年取得了超過25%的增長。有行業人士指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通路車型市場,大長江在177萬年銷量的基礎上,仍能取得如此大幅增長,并再次突破200萬輛,實屬罕見。
這與旗下車型的大力降價,終端銷售網絡的強力支撐都離不開干系。在2017年,豪爵連續發了多輪降價促銷活動,多款踏板車的價格降至6000元以下,部分車型價格更是降至4000元以下。
有行業人士認為,這次降價,讓豪爵全面介入了2、3線品牌,甚至是雜牌車的市場。憑借著強大的宣傳與價格執行力,豪爵成功分到了這塊市場蛋糕。
此外,銷量前十的企業中,宗申、銀翔、大運也獲得了超過10%的增長;而五羊-本田則錄得1.7%的微下滑。
在2017年,年銷量超過百萬的企業,達到了5家。
個性化品牌銷量兩級分化
2017年,不少品牌都向市場投放了大排量、個性化車型。這其中包括宗申、力帆、春風、錢江、光陽、大冶等。但在最終銷量中,各大品牌也是喜憂參半。
以大排量摩托車為主的春風動力,2017年累計銷量28716輛,同比2016年的20961輛,增長了37%。而擁有貝納利品牌的錢江,2017年銷量為392297輛,同比增長19%。
常州光陽、大冶在2017年則錄得了負增長。其中光陽銷量為11萬輛,同比2016年的12萬輛,下滑13%。
而大冶(豪江、升仕品牌)銷量為18萬輛,同比2016年的23萬輛,下滑21%。不過,這兩家企業除了生產大排量車之外,均生產通路車型。
內銷下降,出口增長,最終拉動了中國摩托車整體產銷數據的回暖。但這樣的數據,或許并不能讓眾多摩托車企業感到心安。
在禁摩,油轉電等大政策趨勢下,國內兩輪摩托車產銷或許還未徹底結束調整周期。
但可以預見的是,踏板車銷量仍將保持增長態勢,而跨騎車、彎梁車銷量占比對出口市場的依賴有可能進一步增大。
隨著150ml<排量≤750ml這個排量段市場逐漸成長為支撐性的市場,國內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需求,新一輪的市場競爭。
此外,隨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發布,電動摩托車的銷量將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