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摩托車產業如何從復蘇走向復興?
4月21日,2018中國(江門)國際摩托車工業博覽會在廣東珠西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助力企業市場開拓與技術升級,引起廣泛關注。記者了解到,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產量下滑陣痛期后,中國摩托車產業終于扭轉頹勢:2017年我國摩托車產銷量達1714.6萬輛,同比增長1.9%,為五年來首次實現正增長。作為國內最重要、最活躍的摩托車板塊——江門摩托車產業復蘇的跡象則表現得更加明顯: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市摩托車產量達到303.44萬輛,同比增長20%。
產量結束多年下降走勢實現增長,是否意味著摩托車產業已開始復蘇?當前我市摩托車產業發展還面臨哪些困境?摩托車企業要向哪轉型、如何轉型?能否從復蘇走向復興再攀高峰?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江門氣派、江門王野、鶴山國機南聯等多家摩托車企業,以及有關領導和專家。
復蘇
下滑趨勢扭轉 去年產量大增兩成
眾所周知,我市摩托車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占有“一席之地”。
記者從市統計部門獲悉,2017年我市摩托車產量達到303.44萬輛,同比增長20%。同期全國摩托車產銷量則為1714.6萬輛,同比增長1.9%;廣東省摩托車整車2017年產量為763.5萬輛,同比增長10.8%。而對比前三年的數據,2014年江門市摩托車產量增長1.6%,2015年則為-9.6%,2016年為-13.9%。
從數據看,去年江門摩托車產量增速遠超國家和省的增速。究其原因,在國機南聯總經理李志軍看來,這當中有市場需求上升的因素,也有許多摩托車企業低價傾銷庫存的因素。
此前,市政協副主席馬躍敏曾帶領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和民建江門市委會,歷時5個月對我市摩托車產業進行深度調研并形成了提案,該提案作為今年市政協重點提案加以推進。
調研參與者、市政協委員劉大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市有摩托車整車生產企業16家(具有工信部機動車公告目錄資質),零部件及相關配套企業則超過300家,其上下游產業鏈涵蓋五金、機械、化工、塑料、橡膠等眾多行業。摩托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工業產值超過200億元,占全市GDP超過8%。江門摩托車產業已具備先發優勢。
呈現差異化競爭發展良好勢頭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市摩托車產業積累下很好的基礎。摩托車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并呈現差異化競爭發展的良好勢頭。
如大長江集團、江門大冶、江門氣派、國機南聯、江門王野等企業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團隊。其中,大長江集團的“豪爵研發中心”,匯聚了大量高級技術人才,引進了各類高精尖測試分析設備和軟件,還建成了摩托車專業試車場。
而其他企業,如江門氣派不斷拓展產品領域,研發出了消防專用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國機南聯依托強大的工業設計及造型優勢積極推動車架研發,車架成為國機南聯的“拳頭”產品;江門王野則依托發動機制造、研發與設計的優勢,積極進入發動機電噴系統研發領域,力圖提升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我們研發團隊有20多人,截至去年底,我們公司專利申報543項,獲授權專利447項,高新技術產品25個。”江門氣派總經理覃斌說。
掌握省內摩托車產業標準話語權
我市早在2010年就成功建成廣東省首個國家級摩托車質檢中心——國家摩托車及配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目前,該中心共有儀器設備總值達到3000多萬元,已獲得認可(授權)的產品53個,項目(參數)543項;檢測能力覆蓋的產品比例為89.3%,覆蓋的項目(參數)比例為94.4%。
該中心高級工程師、副主任王建平表示:“江門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好這個摩托車產業集群檢測服務平臺,目的就是為了促使摩托車產業更快升級,從而提高整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江門市質監局標準化科副科長胡鑫華表示,目前我市已掌握省內摩托車產業標準的話語權。“省摩托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設在江門,使我市摩托車產業擁有省內摩托車技術標準制定和修訂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這有利于我市摩托車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胡鑫華說。
挑戰
同質低價競爭,缺乏高端產品
過去五年,中國摩托車產業陷入發展的低谷,創新研發不足導致競爭力下降,在全球的摩托車市場競爭中暫落下風,甚至被鄰居印度超越。而江門作為摩托車產業“重鎮”,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我市一些摩托車企業負責人認為,國內傳統摩托車產品日漸萎縮,有城市“限摩”的原因,也有電動車市場興起和汽車普及的原因;而摩托車出口下降,則主要是我國摩托車的整體質量和技術水平較低,導致出口疲弱。
李志軍表示,江門摩托車產業要發展,必須摒棄“同行如敵國”的思想。“行業內缺乏合作文化,同質低價競爭激烈;國內外銷售市場萎縮,但高端產品逆勢增長,我市對產業的轉型升級卻重視不夠,摩托車企業高端產品并不多,特別是在輕便摩托車電動化方面丟失了巨大的市場。”李志軍說。
據了解,國機南聯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非洲和歐洲等地。“我們的產品主要是出口,經過多年努力成功打入了歐洲市場。而在非洲市場,我們卻正在逐漸被印度摩托車企業超越,這不得不讓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李志軍說。
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壓力山大”
摩托車產品的研發復雜程度不亞于汽車研發。“目前國內僅有幾家大型的摩托車企業才有自己完整的產品研發體系,而這些研發投入是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的。”江門王野總經理胡寶田說。
即使是大長江集團等摩托車行業龍頭,也是近幾年才完成企業自主研發中心的建設。“在產品研發方面,我市摩托車企業整體上還只能是跟隨國際知名品牌,沒有完全做到原創設計或引領設計。”李志軍說。
而隨著摩托車行業整體盈利能力逐年下滑,亦被認為是夕陽產業,不但高精尖人才難以引入,甚至重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大多都不愿意進入摩托車行業。
“國四”標準將促使行業大洗牌
據了解,我國摩托車排放標準將于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國四”標準,這就要求摩托車全部升級為燃油電噴系統。自2019年7月1日起,國內將停止銷售所有“國三”標準摩托車。
李志軍告訴記者,升級“國四”標準要求摩托車發動機改燃油電噴系統,而電噴系統則必須與發動機進行匹配才能定型生產。“完成一款車型的匹配工作往往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并且需要30多萬元匹配費用,這還沒算上研發費用。中小摩托車企業很難獨自完成匹配工作,必須找電噴系統生產企業合作。就目前而言,我市16家摩托車企業需要分別匹配數百個型號的發動機,想趕在限期前完成匹配工作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僅是我市,全國的摩托車行業都將面臨一次大洗牌。”
而在劉大磊看來,“國四”標準的實施對摩托車企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跨過了這道坎就活下去,跨不過就只能選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