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當家最小RR,本田 CBR250RR。這臺車于2015展出概念車,其實當初對于這臺車不抱任何期待 認為設計過為新穎,本人我對于’’概念車’’這種東西永遠抱持著,看看就好的心態,但這臺正式發表時,相信不只震驚了我,也震驚了整個車界。
幾乎將整臺概念車移植到市售車上,除了大燈尾燈調整為合法于道路外,其余幾乎與這張概念車八九不離十,這臺是我目前看到概念車與市售車差異最小的車了。全身流著RR的仿賽血統,身為三弟的250RR,背負著二哥600RR以及大哥1000RR的光環誕生。
遠處看去這臺車并不小,在臺灣雖掛白牌,但它的車身尺碼,并非小阿魯CBR150R這個級別的尺碼。反而是跟黃牌級別的YAMAHA R3 KAWASAK NINJA300,KTM RC390,在同一級別。整輛車的坐高為790mm比起小弟的前任R3坐高780mm 高上10mm。但整體乘坐起來RR因為椅墊設計的關系可以讓小弟雙腳平踩,而R3要略為墊腳。
從側面看去襯托出消光黑的并不是賽車紅,而是那雙金色筷子,此車搭配SHOWA 37mm倒立式前叉 卡鉗為NISSIN單二,碟盤為310mm的浮動碟,剎車真的非常的軟,整個前剎用了SHOWA倒立式前叉,又配這么大的310mm浪花碟,你卻只配了NISSIN單二,而不是配輻射卡鉗真的非常失望,或許認為我花的錢不夠,不過可以先換來令片及金屬油管來改善。
車頭部分最吸引我的大概是大燈了,四眼的燈具本田還特別為這組大燈申請了專利。其實當一直認為上面的日行燈與下方的大燈是分開的,結果稍微查了一下原來這是整組燈具 想必換整組的價格很可觀,大燈ON/OFF比照圖。
以仿賽設計為基準的RR采用分離把,把手的設定在三角臺下方讓騎姿更為戰斗。原廠的三角臺帶有點磨砂的感覺這對于質感來說很加分 比起300級別的三角臺這臺根本質感一拜,尤其是中間那小小的本田翅膀LOGO 質感大大的加分。再來整個三角臺最吸睛的大概就是這藍到閃亮的改裝大廠,SHOWA的標志了。
但還是要稍微適應它的配置因為通常這個按鍵通常都是遠燈警示鍵,閃大燈的剛入手時要閃大燈都會去壓模式鍵,閃大燈的鍵也被移去遠燈開關那往下壓即可。開機動畫就是蠻有質感的CBR這三個英文字母,帥歸帥回歸最現實面 超容易臟,容易產生刮痕。
車界目前唯一小c.c數車上搭載TBW(THROTTLE-BY-WIRE)電子油門,電子油門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油門的轉動將信號直接傳送至ECU,由電腦來控制節流閥的進氣量。RR的油箱設計不像其他的看起來是一體的那種,看上去你會發現它是由很多個零件組起來的。
中間隆起,左右在股出來讓整個油箱設計看起來更張牙五爪而不是那種光滑光滑設計單調的油箱,這點在視覺上占很大的一部份。油箱的左右側各有一張翅膀貼紙點綴,個人認為如果可以配烤漆的話質感會更棒。
在消光黑的車色上簍空的內側使用紅色拉線及CBR的字眼做點綴,此時發現這里面有點小貼心的設計 在風簍空的這部分上面是有凹槽設計,這項設計也利于后座乘客穩定身子以及車主移車時的方便性,從右后方望去很難不注意到那支雙出的排氣管。
本田將排氣尾管分為三個氣室,并在第二及第三氣室設有個別的出口,低轉時廢氣通過第一氣室來到第二氣室,并導向第三氣室后排出,如此以來增加了回壓的效果,同時也有較好的扭力表現然后而隨著轉速不斷提高,排氣流速也隨之增加,廢氣則會從第二室就會被排出,形同類似直通管的效應,剛剛提到的腳踏也順便介紹一下。
整臺車目前改了風鏡跟短牌架 而目前最想改的大概就是腳踏后移,因為這個腳踏位置就跟一般街車沒啥兩樣稍微后面一點點而已,但因為把手的配置偏低 導致整個騎姿卡在一個很尷尬的點有點半蹲的樣子。
RR的搖臂采用鋁合金不對稱式鷗翼搖臂,顧名思義就是兩邊不一樣 左邊為一般常見的搖臂,而右邊則采鷗翼式搖臂
此圖明顯可以看出右搖臂為鷗翼式 但因為排氣管過于大支導致搖臂不易被察覺,在來順道一提的是車架懸吊上是采用鋼管編織車架 除了有足夠的支撐性,也在車輛做翻轉時有較佳的抗扭性 讓車輛在動態上更加穩定,這臺車在山路上的穩定度真的沒話講,介紹的差不多了,使用心得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