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行業標準每提升一次,都會給行業帶來一次“洗牌”。重慶摩托車發展前景如何、機遇何在,備受各方關注。
近日,由重慶市生產力發展中心、重慶社會科學院、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聯合重慶市經信委發起經濟圓桌會,全市37家摩托車企業代表集聚霧都賓館,和政府部門以及業內專家學者圍坐一堂,共同探尋重慶摩托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圍路徑”。
重慶摩托車產業亟待轉型升級
十多年前,如果從重慶乘飛機去東南亞國家,同機的多半會有重慶摩企的老板或員工。
摩托車行業,曾是重慶制造業引以為傲的重要板塊。
“自上世紀80年代,重慶嘉陵、建設引進日本技術品牌以來,重慶摩托車行業走過了30多年歷程,形成了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的研發、生產、國內外貿易等完整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重慶市企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吳冰說,“重慶造”摩托車一度占據全國產銷量的60%以上,成為中國摩托車制造的領頭羊。
但近幾年來,受市場及其他因素影響,摩托車行業亟待轉型升級。
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付利川坦言,受眾多因素影響,“重慶造”摩托車已由年產銷近千萬輛下降到2018年的不足400萬輛,但現仍是全市重要的傳統支柱產業。
付利川表示,目前,重慶有摩托車整車企業36家,規上零部件企業450余家,具有年產1000萬輛整車和2000萬臺發動機的綜合生產能力,摩托車產銷量的全國占比仍達四分之一。同時,近年來我市摩托車企業通過產品、技術、品牌的高端化、差異化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并取得了較好成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開發摩托車新產品,提升關鍵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鞏固提升摩托車產業的集群,作為推動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重慶摩企遇瓶頸有三大原因
作為傳統摩托車制造的領頭羊,重慶摩托車企業除了為以前的拼搏精神喝彩之外,也要總結以往發展的不足之處,才能走得更遠更好。在此次圓桌會上,各方人士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家普遍認為,除了行業調整的客觀原因,錯失優化產品結構機遇、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發展不均衡是最主要的因素。
“重慶曾有過錯失市場機遇的教訓。”吳冰認為,2006年以來,小型載貨車逐漸代替摩托車成為新的生產工具,外形美觀大方、騎行便捷的踏板摩托車和電動兩輪車作為城鄉居民的代步工具,得到快速發展,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在這個過程中,重慶摩托車企業沒有抓住這一輪機會。重慶汽車摩托車行業協會會長李章萬對此深有同感。“缺電(摩)少踏(板)、結構單一的產品現狀,是制約我市摩托車行業發展的主要短板,直接丟失了發展較快的主流市場。”李章萬說。
除了產品結構調整沒有抓住市場變化的機會外,產品質量問題也成為制約重慶摩托車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何大軍說,2016年,相關部門在緬甸做了一項關于摩托車質量的用戶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47.7%的受訪者認為日本生產的摩托車質量最好,高達8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生產的摩托車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目前,重慶產摩托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很低,90%的產品用于出口。而重慶出口的摩托車卻以低質低價為特征,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何大軍認為,提高摩托車產品的可靠性是重慶摩托車行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造成重慶摩托車“滑鐵盧”的第三大原因則是市場的不均衡。李章萬認為,產品營銷缺乏“內外均衡”,重慶企業生產的摩托車主要銷往國外,出口占90%以上,國內市場基本喪失。從國內市場占有40%左右萎縮到近幾年的5個點左右。而出口產品主要銷往欠發達國家,大多數是低檔、低附加值產品,對重慶摩托車行業發展十分不利。
重大機遇“窗口期”來了
隨著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實施,7月1日摩托車國四排放標準在終端正式實施,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幾乎都認為,重慶摩托車產業現在面臨轉型升級的機遇。
李章萬認為,隨著國家整頓助力電動車及新的摩托車標準出臺,無牌電動兩輪車將退出市場,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而本輪產業政策的實施對重慶摩托車行業而言,是發展的重大機遇“窗口期”。
在付利川看來,鑒于摩托車具有停放方便、道路資源占用少、能源消耗較低、相對汽車等購置成本低、駕駛方便等特點,在國內外仍然擁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當下,重慶摩托車行業也已具備轉型升級的條件。李章萬表示,近幾年,重慶摩托車行業企業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車型、新市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
“重慶摩托車行業把握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之路,注定不會是順利的,需要克服的困難、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巨大的。”李章萬表示,挑戰主要來自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整體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摩托車發動機、電子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的原始創新不力,相當部分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行業整體缺乏前瞻性、應用基礎性的技術儲備等,行業轉型升級缺乏技術支撐。二是部分企業基礎薄弱,勉強維持現狀,轉型升級有心無力。三是人才隊伍薄弱、管理效率低下等,難以應對轉型升級的復雜局面。四是未能形成良好的地區產品聲譽,重慶品牌的美譽度、用戶體驗美感度等未能得到消費者廣泛響應,將制約我們實現轉型升級和市場增長。
摩托車企業代表紛紛表示,面對嚴峻挑戰,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要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心迎接轉型升級中的各種困難;做好足夠的準備,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來完成企業的轉型升級。
“浴火重生”的路徑選擇
實現行業的“浴火重生”,不僅需要企業和企業家們在逆境中頑強堅持不動搖,勵精圖治謀發展,更需要正確的路徑選擇。
付利川表示,我市摩托車產業轉型升級中,一些深層次發展問題仍不容忽視,提升產品結構合理性和檔次,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應盡快提升。同時,要進一步增強融合發展的緊迫感。
“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發展迅猛,新材料、新工藝也持續涌現,對制造業發展已帶來巨大的影響。”付利川說,而我市多數摩托車企業對相關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行業發展影響的認識還不足,相關應用滯后,急需提高認識,加大研究應用力度。
在對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認真分析后,李章萬認為,我市摩托車行業轉型升級應瞄準五大方向。
首先應大力發展電動摩托車和踏板車。在本次轉型升級機遇中,我市應重點培育一批企業在重慶地區發展電動摩托車和踏板車,形成相應的產品研發、生產能力,以及完成品牌塑造、市場拓展等。在相應關鍵零部件配套的布局上,重點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電動摩托車的電機、電池及電控等,打造電動摩托車和踏板車的產業集群。
隨著經濟發展,摩托車市場呈現出高檔化、娛樂化、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還應鼓勵發展大排量摩托車、越野車、四輪車等特色產品。
其三應做大做強通機產業。鼓勵一批通機生產企業在重慶通機現有規模基礎上加大技術創新、提高質量水平、拓展產品用途、加大品牌合作,積極研發和生產垂直軸汽油機、汽車增程系統、大排量單缸汽油機、小型柴油機、高效低排放汽油機、低噪音發電機等,進一步提高重慶造通機的國際市場份額。
其四針對國際市場,實施創品牌工程,由有關管理部門聯合國家摩托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專業檢測機構,對使用商標產品的質量技術水平和生產管控情況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樹立和維護“重慶摩托”的精品形象,加大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其五,實施技術改造和推動融合發展。加快實施一批摩托車生產的智能制造改造提升項目,著力推動數字化工廠、智慧工廠的建設,大力采用柔性制造單元、生產機器人、自動化倉庫、管理信息系統等,大幅度提升我市摩托車生產企業的生產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