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獨特地形造就了發達的交通運輸工具產業,摩托車和汽車工業規模均排全國前列。
近兩年來,曾經一路高歌的重慶汽車行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備受關注。但實際上,本是“同根”的重慶摩托車產業,早就經歷了各種榮光與沉浮。
高光時代
1979年10月1日,嘉陵摩托制造出中國第一輛民用摩托車——CJ50,5輛嘉陵CJ50在東北摩托聯盟廣場繞場騎行時引起全國轟動,隨著1980年嘉陵摩托車投放市場,“嘉陵旋風”席卷全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嘉陵”成了摩托車的代名詞。
1995年,嘉陵成功在A股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摩托車集團。這一年,嘉陵也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產銷量首家突破100萬輛大關的企業。
90年代起,中國的市場經濟百花齊放,借著春風,在嘉陵的帶動下,重慶的一大批民營企業加入了摩托車大軍:1992年,左宗申成立重慶宗申摩托車公司,研發生產宗申牌摩托車發動機。同年,尹明善從建設集團購置零件,做起了摩托車組裝,力帆漸漸立起牌子。1993年,涂建華領導的隆鑫也研發出第一臺摩托車發動機,力帆、宗申、隆鑫、銀翔等民企被稱為“重慶摩幫”,這四家企業也長期占據著全國摩托車銷量的前十。
以重慶摩托車產業的“老大哥”力帆為例,截止到2001年,僅摩托車發動機,力帆就賣出了184萬臺,收入超過38億元。
“高峰期時,摩托車整車年產銷達到1000余萬臺、發動機(含通機)達2000余萬臺、產值約17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對重慶工業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成為全市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重慶汽車摩托車行業協會李章萬談到。
“摩幫”不成“幫”
進入21世紀,以長安汽車為首的車企進軍乘用車市場,重慶的汽車工業產業鏈逐步成型和完善。
而在這個時期,踏板摩托車和電動兩輪車逐漸成為新興的代步工具,重慶摩幫沒能適時抓住這個機遇,加上“禁摩令”的出臺等因素,越來越多旁觀者將摩托車行業視作“夕陽產業”。同時,大眾對摩托車的需求度日漸下滑,由摩托車向汽車轉型,似乎成為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選擇,于是,力帆、小康、銀翔、鑫源等重慶摩幫開始轉向“車幫”。
2007和2009年,力帆、隆鑫相繼上市,行業新勢力不斷崛起。
另一方面,自2012年起,國內摩托車銷量總體明顯下滑,6年間,銷量從2120萬輛降至1396萬輛,減少了34.15%。在盈利能力上,數據顯示,2010到2018年間,由于核心技術的差距,中國上市摩托車企業平均毛利率與哈雷戴維森的毛利率,始終維持著20個百分點的差距。因此,國內摩托車廠商只能采取合資的方式向外吸納技術:隆鑫借勢寶馬,與其在摩托車發動機方面展開合作;錢江摩托和意大利貝納利合資,成立錢江貝納利;春風動力和奧地利KTM成立合資公司。
此外,中國摩托車產品質量由于長期低價競爭,對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的投入嚴重不足。然而,在技術為王的年代里,重慶摩幫江湖已淡出視線,一眾公司在吃光低端市場紅利后,猛然發現,摩托行業已經變天。
數據顯示,重慶的摩托車產量自2008年的最高產量1100萬輛下降至2018年389萬輛。2018年,重慶市摩托車產銷量為381萬輛,但值得注意的是,381萬輛的銷量中,出口量達到了358萬輛。可見,重慶摩托車產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已經很低,且主要依賴于出口。同時,由于制造的摩托車相對低端,摩幫企業大多只能向亞非拉地區輸出產品,很難走出桎梏,進軍歐美市場。
如此情況之下,力帆進軍汽車領域,2011年,力帆股份汽車收入47.36億元,首次超過摩托車帶來的營收,占總營收的54.88%,隨后,其業務重心明顯向汽車業務傾斜;隆鑫試圖向無人機方向探索,但至今未實現銷售;不斷虧損的嘉陵則開始尋求賣殼,2016年重組失敗后,ST嘉陵終于在2019年迎來了買主——中電力神,資產重組完成后,中電力神及其一致行動人力神股份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35.08%的股份,成為ST嘉陵第一大股東。
自此,曾經風靡一時的“重慶摩幫”分崩離析,無法再稱之為“幫”。
破繭曙光
2019年,對摩托車行業來說注定是一個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黯然的摩幫,終于又迎來一線曙光,一系列好的“春風”拂來。
4月15日,電動車新國標正式實施;7月1日,摩托車國四排放標準在終端正式實施,政策調整帶來的更多是行業的“洗牌”,重慶摩托車產業正迎來轉型升級的機遇。
事實上,今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提升智能產業、汽車摩托車兩大支柱產業集群,加快摩托車新品研發投放,作為推動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汽車摩托車產業方面,將重點向新能源、智能網聯、輕量化轉型升級,加快中高端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和摩托車新品研發投放,提升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
此外,今年4月,重慶市統計局公布了重慶市一季度經濟數據,跟前幾年不同的是,摩托車產業被首次納入了“重慶市支柱產業”這一名目下,與重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一起進行了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公布。
這些似乎都釋放了一個信號:重慶摩托制造或將再次被擺到重要位置。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摩托車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重慶、廣東、江浙這三大板塊,國內生產企業前20家企業市場總占有率超過75%。2018年我國摩托車銷售量排名前十家企業中,隆鑫、力帆、銀翔、宗申仍在其列,并占據了大半壁江山。由此看來,重慶的摩托車產業地位依舊較高。
同時,近年來我市摩托車企業通過產品、技術、品牌的高端化、差異化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隆鑫代工的350摩托車、建設雅馬哈的踏板車等填補了我市踏板摩托車產品空白,鑫源、望江等面向歐洲等發達地區推出了大排量摩托車產品。
而國家整頓助力電動車,無牌電動兩輪車將退出市場,這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摩托車國四排放標準的正式實施,也將為重慶摩托車產業帶來轉型升級的機遇。
然而,近十年來行業市場衰退,給重慶摩托車行業帶來重大損失,其負面影響仍然是造成該行業轉型升級的巨大陰影和障礙。江北嘴財經認為,中國摩托車市場已經在逐漸發生變化,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已經不是價格,消費者正在逐步成熟和理性,對品牌、技術和創新性的追求將起決定作用,摩托車市場也將呈現出高檔化、娛樂化、個性化、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同時,在國家鼓勵新能源交通工具發展的趨勢下,摩托車新能源化是未來摩托行業技術革新的方向。此外,要加快實施一批摩托車生產的智能制造改造提升項目,以實施技術改造和推動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