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電摩、電自都是近些年才冒出來的“新品”,比燃油機車要晚出現,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電池出現的可比內燃機早得多。
起源
世界上第一輛由電機驅動的車,誕生于1834年,是美國人托馬斯·達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制造的一輛由直流電機驅動的電動車。不過這輛電動車當年是用干電池作為動力來源,不能充電,而且時速最高不過6 km/h,和人步行速度差不多。
到了1839 年,一位名叫羅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的蘇格蘭人,通過給馬車裝上電池的電機,造出了第一臺用電力驅動的馬車,但它還不能用來上路騎行。
直到 1859 年,著名物理學家、考古學家,法國人加斯頓·普蘭特(Gaston Planté)發明了鉛酸電池,拯救了蓄電池技術,使得實用的電動車不再是想象。于是也就有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電動車,由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Gustave Trouve)在 1881 年打造:一輛以鉛酸電池為動力,可以充電的電動三輪車,全車重 160 kg,最高速度可達 12 km/h。
自此,電動車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并開始逐漸獲得市場的認可。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個地方,著名汽車公司創立者之一——戴姆勒先生,用一輛木質兩輪車搭載汽油引擎,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并獲得了發明專利。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摩托車
隨著電力的普及,以及電池和電機技術的進步,電動車行業進入了短暫的“黃金期”,時間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
1913 年,第一臺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問世。當時的石油的開發技術開始大規模普及,同時汽油車的生產也逐漸成熟,到了 1920 年左右,電動車已經基本被燃油車取代。
風靡一時的電動能源,就此沉寂。
重獲新生
直到上世紀 90 年代,全球第三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飆升,供應大幅降低,同時能源污染的聲音開始出現,原本已經被遺忘在角落里的電力技術再次被搬上了臺面。
相比于前一個世紀,此時的電池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動力電池方面,鎳氫電池、鈣氧電池、鈣硫電池、鋰電池等相繼出現,雖然較內燃機技術的發展還是差了很多,但也足夠支持大量車企涉水新能源領域。
于是,扛著環保的大旗,電力能源又站起來了。
我們回頭看看,其實會發現,現在的電動摩托車跟早期的電動車其實沒有什么差別。回顧它的歷史你會發現,這實際上就是電池的發展史,另外可能伴隨一些設計、審美方面的進步。
國內市場,全面起飛
作為我國重要的民生交通工具,電摩、電輕摩、電自一直以來都是居民日常代步和休閑娛樂的重要組成。早在 1990 年,電動摩托車就進入了國內市場,而 90-95 年也可以算是我國電動摩托車行業的起步階段。
當時的電動摩托車,充一次電只能跑 30 公里,電池壽命極短,電機都是有刷無齒電機,最大輸出轉矩也只有 14-18 N·m,毫無騎行體驗可言。
當然,那個時候多以實驗性生產為主,主要是為了深入探索,研究電機、蓄電池、充電器和控制器等關鍵技術。簡單來說,這段時間國內電動兩輪車行業毫無進展。
到了千禧年,整個行業進入了規模化階段:技術進一步突破,性能進一步提升。介于傳統燃油摩托車存在較高的門檻(駕照)以及相對高昂的售價,電摩逐漸成為了其市場上的替代品。這個時期,電動摩托車方便快捷、綠色環保、物美價廉的優點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也在出現后迅速成為了用戶、企業的香餑餑。
自此,整個行業全面起飛:制造技術水平大幅提高,蓄電池壽命提高了 5 倍,容量提升了 35%,效率提高近 30%;電池品種由原本單一的鉛酸電池演變出了包括鋰電池在內的多種高性能電池,大大促進了電動摩托車行業的發展。
中國也在這段時間內一躍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動摩托車生產、消費和出口國家。
出身不凡,新時代的電動摩托車
到了 2017 年,由于全球受到經濟增長降速、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同時城鎮人口和機動車數量激增,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因此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言論喧囂塵上,電動摩托車的熱度也進一步上升。
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萬物互聯”理念的提出,人們的出行方式逐漸開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而全球近 10 億保有量的摩托車市場,對于新興的智能電動摩托車行業來講,就是一片廣袤的藍海。
現在的電動摩托車行業,多數造型設計千車一面,騎行體驗良莠不齊,要么低質要么低價,掌握大好的資源卻不斷的搞惡性競爭,無異于固步自封。
「藍鯊 Robor」便是在這個時段出現的行業新星,順應智能化的大潮,以汽車級別技術為基礎,打造真正的高端智能電動摩托車。
汽車級的工業設計,簡潔又不失風尚的外觀;汽車級的高速電機,帶來強勁的動力和扭矩;汽車級的電機控制器,五種檔位任意騎行;汽車級的雙鋰電池包,電力不斷持久續航;汽車級的智能中控系統,搭配 10 英寸全彩觸控屏,帶來靈敏而便捷的操控體驗。
種種汽車科技,匯聚一體,造就了「藍鯊 Robor」智能電動摩托車。
「藍鯊 Robor」的出現,不僅讓駕駛更加簡單,讓用戶能夠體驗更多的出行樂趣,而且還為長期缺乏創新、產品缺少差異化的電動摩托車及傳統燃油摩托車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帶來了變化與思考。
一百年前,電動車被燃油車取代,如今電動車再次回歸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電力作為新能源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交通領域對石油的強依賴。作為國家所提倡的出行工具,電動摩托車在城市中也具有巨大的潛力。隨著消費升級以及消費者喜好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廠商在生產的時候開始考慮成本、便捷的問題,電動摩托車開始成為主流并逐漸多元化,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當汽車市場趨于飽和,新能源、摩托車產業也就迎來了大規模發展的機會。現在,國內的電動摩托車市場,已經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狀態。而更高科技、更好體驗的產品也將會更受市場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