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減震器在行駛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買車時,很多人也會關心一輛車在減震器上的配置。從結構上講,摩托車的減震器分為正立式和倒立式,多數的車友都知道,同級別的倒立式減震器擁有絕對的優勢,但如果要問其中的原由,恐怕大多數車友就一臉茫然了。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兩者到底有哪些不同,是不是倒減就完勝于正減。
多數性能車都選用倒叉
要理解倒減的優勢所在,就得先了解其結構原理,不論正減或倒減,都必須由以下幾個部分組件:減震器外筒、內筒,彈簧、阻尼器、油封、防塵蓋,而且為了與車身相連,上、下三星板也是少不了的。
正立式前減震
上三星板
這個形狀如同眼鏡的東西就是上三星板,也有人稱之為上聯板。它的左右兩端各夾持著兩根減震上端,并以軸承與車架相接。在越野車、ADV以及大多數街車中,上三星通常還會作為車把的固定端來使用。
上三星板
下三星板
下三星板的作用與上三星板設計相似,共同夾持著前減震,并與車架相接。在設計上,下三星板由于要承擔很多的力,通常會比上三星更厚,并且與方向柱直接相連,再通過一個較大的軸承安裝在車架上,一些越野車的擋泥板就是裝在下三星上。
下三星板
前減震器外筒
外筒與內筒可進行相對運動,搭配油封使減震油不至于外漏。除此之外,正立式前減的外筒還必須設計有剎車卡鉗的安裝孔和前輪軸的安裝孔,以達到其支撐車子的作用。相反,倒立式前減由于外筒在上、內筒在下,外筒則沒有這個設計,卡鉗和前輪都被安裝在內筒上。
正立式前減震的外筒
正減外筒上的卡鉗安裝孔
前減震器內筒
不論是正減還是倒減,內筒都會經過電鍍等表面處理,目的是增加表面硬度,可以降低摩擦阻力和損傷,以及達到防銹的功能。在外觀上,會呈現鏡面般的光澤,有些內筒還會用上金色和褐色電鍍,看上去相當耀眼。
正立式前減震的內筒
油封、防塵蓋
油封是非常重要的機械元件,它與外筒、內筒相連接,防止減震油外漏。在油封上還會安裝防塵蓋,避免灰塵或泥土進入油封,刮傷油封和內筒表面。不過有一些競技用車為追求更順暢的效果,以及輕量化表現,則不會安裝防塵蓋。
圖中為防塵蓋
前減震器對于摩托車而言,除了要支撐車子重量,處理震動之外,還要肩負轉向功能,所以減震的強度也絕對了車子的操控和安全。另外,通過調節上下三星抱住減震的位置,還可以改變車身高度和前傾角,以滿足不同需求和操控表現。
倒立式前減震器安裝圖
倒立式前減震器
在九十年代,量產車上開始大量出現倒立式減震器,它的外形和正減非常相似,只不過內外筒被倒過來放置,也正因此得來了倒減的名字。在性能上,倒減擁有更高的整體剛性和更靈敏的吸震效果,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逐漸成為性能車款的主要配備。到如今,不論是仿賽車、超級跑車、越野車或是運動街車,大多都采用了倒減作為前減震器。
尺寸減小
在正立式前減震器上,內筒的直徑是設計的重點,如SUZUKI GSX1400的前減震器為了應付壯碩的車重,及高速騎行所需的剛性,曾經出現直徑46mm的超大尺寸內筒,不光制造成本暴增,減震器的重量也無法控制。而當從正減進化為倒減時,若所需要的剛性相同,那么內筒的直徑便可以減小,這便是倒立式減震器的相對優勢。
SUZUKI GSX1400 采用46mm內筒的正減
剛性增加
剛性一直是倒減的賣點之一,在相同的內筒直徑設計之下,倒減可以比傳統的正減剛性更強。所以在同樣的剛性需求下,倒減的內筒直徑可以更小,那么減震器的整體重量則更輕。而輪胎受到地面傳來的各方向的沖擊,都會最先傳遞到前減震器上,通過杠桿原理,以下三星為支點,那么越接近支點的地方所受扭力便會越大,因此將較粗的外筒放在上面,會得到更好的減震剛性。
相同條件下倒減的鋼性較強
降低簧下質量
簧下質量便是減震器中彈簧以下部分的質量,在倒減中,內筒被設計到前減整體的下半部,除了內筒直徑可以更小,相對于較為粗大的外筒,質量也被變得更輕。而降低簧下質量在實際測試中,車輛搭載倒減能讓減震器工作更靈敏,這也是多數強調性能的車子使用倒減的原因!
最后,我們來對兩種減震器做個簡單的總結。正減的優勢在于:結構相對簡單、保養拆解較容易、造價低廉。而倒減的優勢在于:剛性較強、簧下重量較輕利于車輛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