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摩托車行業傳統的五一促銷,國內主流品牌都主動出擊,似乎并沒有給商家帶來期望的結果,而面臨半年一度的6月銷量總結即將來臨,各大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在無震撼性產品競爭的情況下,剩下的只有價格競爭了,可以預料,一場半年底的價格戰促銷山雨欲來!去年7月1日國四排放而抬起的摩托車價格,將有可能在此次的價格戰中,跌回原有國三排放水平!
我們總愛參考十七年前的那場非典,希望能從過去,找到未來的答案,摩托車市場也如此。但歷史并不總是那么相似,因為整個出行大環境已經改變。17年前,中國農村摩托車市場還遠未飽和,農村路面和公共交通還沒起步,摩托車還是香餑餑。經銷商不需花大力氣也能有夢里都笑醒的表現。而如今,汽車的普及,電動車的野蠻生長,公共交通也空前發展。再加上從未有過的停工停業達如此長時間,整個經濟環境都略顯疲軟,全球疫情的發展,使得出口也受到很大沖擊,不能與2003年相提并論了。而且現在的消費者在眾多的出行工具的選擇中,已經成熟了很多,所以不再會有頭腦發熱的沖動型消費,更多的是貨比三家。一個誘人的價格就像是寒冬里的一碗熱湯,最能融化消費者的心。而且,價格戰也是中國商家最善于用的,產品戰、技術戰、服務戰又一直是中國企業的短板。
但是,便宜就一定行嗎?
價格戰的最終結果就是擠壓廠家、代理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從廠家而言,壓縮利潤空間,就有可能意味著降低配套成本,從而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的發生。對于代理商而言,影響相對較小,因為代理商只是廠家政策的傳遞,如果降價能增加銷量,代理商何樂而不為?而很多終端商家在此次疫情之下,基本都處于虧本運營的狀態,價格戰對于他們而言,可能就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他們并不會倒閉,而是轉營電動車,電動車利潤低,起碼量還在那里,摩托車如果沒量后又沒利潤,反而會失去終端陣地,最后成為一種自然銷售狀態。
所以,價格戰在越南市場的最終結局,很值得國內市場探討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