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班志流,是嶺門農場公司小南平基地十五隊、新風隊隊長。他的居住地,位于陵水吊羅山脈的一座山腳下,一旁的小南平水庫,隔絕了他每天的出行路。于是,一艘簡易浮船,便成為他的出行工具——他先將摩托車開上浮船,然后慢慢拉著橫跨水面的繩索渡過水庫,再騎摩托車翻山越嶺,去場部一趟往往需要一個多小時。
班志流搭乘簡易浮船。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堅守了二十多年。”嶺門農場公司經管部部長王安明說,2020年度,班志流超額完成農場公司給他下達的自營經濟土地費收繳任務,以及橡膠產品款收繳任務。兩個生產隊23個割膠崗位膠工全部上崗,膠工上崗率達到100%。“這樣的突出表現,在公司并不多見,他用實際行動真正詮釋了堅守的意義。”
時間回到1991年4月,當時22歲的班志流隨著老鄉,從廣西來到海南務工,成為原新中農場香根作業區五隊的一名膠工。1997年6月,他輾轉來到原嶺門農場八隊當膠工。1998年3月,因陵水黎族自治縣建設小南平水庫,將八隊原址淹沒,他又來到了十五隊開荒種植橡膠。
1998年9月,班志流主動向農場提出承包十五隊北線被小南平水庫分隔開的200多畝橡膠樹割膠,并與農場簽訂了承包合同。隨后,他跑回老家廣西,拉來了3戶親戚和鄉鄰,自己動手在承包的林段里搭起簡易寮房駐扎下來。當時,農場給這個割膠點起名為“廣西組”。
“廣西組”是嶺門農場公司最偏遠的地方,到場部有18公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山路。因水庫隔絕,沒有橋梁,膠工出行以及橡膠、檳榔等農產品的運輸,必須乘坐自制的簡易浮船才能抵達對岸。此外,那里不通電,只能依靠太陽能發電,天氣不好時經常缺電。
搭乘簡易浮船,實際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2015年8月,班志流操作簡易浮船時,一不小心,摩托車落入水中,急忙喊人過來撈起后,沒用多久就壞掉了,只得再買一輛。考慮到這樣的情況,原嶺門農場的領導班子曾建議“廣西組”的膠工搬出來,在外邊給他們蓋新房子,但班志流拒絕了。“如果搬出去,晚上割膠就更不方便了,200多畝橡膠有可能會丟荒,實在是心疼。”他這樣說。
盡管工作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是班志流一直堅持守護著那一片橡膠林。因多年來各項工作表現突出,2019年6月,擔任了十幾年副隊長的班志流被提拔為十五隊、新風隊隊長。作為兩個隊的隊長,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壓力也更大了。起初,他對農場公司的相關規定與政策,以及一些報表的填寫不太了解,怕電話里講不清楚,便一次次騎著摩托車到公司總部請教相關人員。
這輛摩托車,是他從事橡膠生產的工具,也是他收繳土地費的“利器”。2020年底,為了抓好自營經濟土地費的收繳工作,他騎著摩托車攀山越嶺、走家串戶,最遠去過60多公里遠的三亞市藤橋鎮,親自到土地承包人的家中,最終感動了這名土地承包人,順利為公司收回了土地費。
“他是職工的貼心人,時常幫助膠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膠工生病時,他會主動用自己的摩托車送他們到醫院看病。有個別膠工遇到困難,他會用自己的工資幫膠工墊付橡膠產品款或土地費。”嶺門農場公司小南平基地經理李昌英說。
“其實,我沒他們說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一個隊長應該做的,盡了我應盡的責任。”聽到大家對他的評價,班志流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采訪結束后,他又騎上那輛摩托車,一踩油門,很快便消失在莽莽山野中,留下的是一曲在膠林間奏響的勞動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