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標題,很多人可能覺得詫異,這還是個問題嗎?
前幾天同事摩生人寫了一篇《國產摩托車價格底線在哪里?》,在評論區被一位車友的強噴。
這位車友稱“中央為了照顧中國摩企的生存空間,人為干預了進口摩托車的售價,你還說中國的摩托車比其它國家的便宜”。然后就開始罵人了。
先就事論事,這位車友的表述存在一個語文上的錯誤,他偷換了概念,摩生人說:“中國的摩托車比其它國家的便宜”,他就誣告摩生人說的是:“在中國購買進口摩托車比其它國家的便宜”。
在中國買進口摩托車可能比其它國家貴,但買國產摩托車絕對比在其它國家買進口摩托車便宜。
我說“可能貴”,一是過去我們確實是用高關稅來保護本國產業,加入WTO和各種貿易協定后,關稅整體上在下降,摩托車產業也許可能仍然存在關稅的保護。
世界上有三種國家,一種是已經發達的工業國,一種是放棄發展制造業的資源國或農業國,一種是想成為發達工業的發展中國家。
我們中國屬于第三種。
如果中國放棄關稅保護,就成為世界工業強國的產品傾銷地,價格是低了很多,但本國的制造業從一開始就沒有機會了,本國老百姓雖然能買到“便宜”的摩托車,是不是就該滿足了?幸福了?
答案是否定的!
假定這位車友生長在某農業國,家里又沒有礦,該國放棄對摩托車征收關稅和其它費用,一輛日本摩托車進口到該國,售價和日本完全相同,這位車友應該很滿足很幸福吧?
恐怕未必!
第一,因為他的國家不發展工業,他靠從事農業的收入購買摩托車,要遭受工農業剪刀差的剝奪;
第二,一個農業國的匯率不可能穩定下來,本國貨幣下跌會讓他付出越來越多的勞動才能買到摩托車;
第三,一個沒有本土工業、沒有本土產品競爭的地方,一定是一個買辦橫行的國家。買辦賺差價絕對不會客氣!你再怎么罵買辦“不要臉”也沒用。
還有一位車友提出了另一個維度的對比:
他的表述總結一下就是:在日本買一輛400cc的摩托車只占人均可收的49%,中國買一輛國產車則要占83%,更遑論進口車了。
日本是發達的工業國,更是摩托車制造強國,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高,買本國的摩托車也相對非常便宜。
不光買摩托車便宜,買其他本國造甚至世界造的工業品包括奢侈品,都相對便宜,只是購買農產品可能貴一些。
這反過來正好說明我們發展自己的工業是正確。
發展本國工業,一方面不要光看到可以有更便宜的工業品購買;另一方面,發展本國工業還可以創造更多高薪的工作崗位,這樣才能把人均可支配收入提起來。
所以,我們為什么要保護國產摩托車工業,因為不僅能為本國人民提便宜的摩托車,起碼會讓中國農民在買一輛125cc摩托車時少花更多稻谷和麥子;還會創造更多的較高收入的工作崗位。
為什么我們要發展本國的汽車行業、核電行業、高鐵行業、大飛機行業、5G通訊行業……,因為越是有高額利潤的行業我們越要發展,我們一來不能讓外國企業賺更多中國人靠從事低端產業賺來的貨幣購買他們的高價產品;二來我們要自己創造高端產業、高端高薪酬崗位,這樣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才能買得起中國的產品,也買得起全世界的產品和服務,過更好的生活。
目前,中國的國產摩托車從性價比和實惠性來說,已經不差進口車多少了。魯迅先生說過,與其抱怨國產車貴,不如找個掙錢多的工作。
進口車價格高,除了關稅以外,更多的是“社交價值”,有部分國人需要這個價值,愿意多付錢,作為個體這么做也沒什么,但是一個國家自我閹割,然后放開國門,就等于是為創造國外摩托車的高工資崗位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