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日前在西安召開了今年的第二場發布會,主要發布的是帶有自家參與研發的TCS版本的小排量踏板以及搭載了全球首發的24V Vi-Core混合動力系統的中大排量踏板,車友對于價格是眾說紛紜,其中有車友說到大陽的TCS版本要貴2000,成本這么高的嗎?
對于混動系統或者TCS這些配置等硬件成本是否這么高我是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確實每個廠家會把成本花在不同的地方。 有些廠家喜歡把成本花在看得見的地方,比如外觀(請個國外團隊來進行設計),比如配置(買一堆高配置組裝在摩托車上); 有的廠家喜歡把錢花在看不見的地方,比如技術研發(研發自己的發動機,技術等),比如測試(長途的、短途的、高溫的、低溫的、鋪裝路的、非鋪裝路的等)。
所以,拿大陽舉例: 24V Vi-Core混合動力,自主參與研發的TCS是否值得花那么高的成本來研發測試呢? 所花的成本與研發出來的技術高級程度和效果是否形成正比? 成本分布到每一輛車的售價上是否合理?是否值得? 要知道研發和測試的成本最終都是消費者來買單的。
以上的問題,它們單純就是問題,要問我答案,我也是不知道的。 但我知道的是國內不缺少高配置的“組裝車”,也不缺少摩托車的組裝廠,這里也并不是就在貶低“組裝車”,一個廠家要把車架,包圍,各種配置合理的匹配組裝在一起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沒有技術的事。 只是回頭想想,為何我們的車友總在信奉進口車,不管是日系的還是歐系的,反正比國產好。總在信奉進口配置,日信卡鉗、歐林斯減震、博世ABS,反正也是比國產好。
如果所有國產主機廠還是一味的買配置組裝,長此以往,不會有好的Made in China的配件廠,國產品牌不會有什么好的變化,國產摩托也不會崛起。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職場雞湯也時常在灌輸不要總在舒適圈。 我想,國產是需要像賽福ABS,渝安減震這樣的配套廠家,需要隆鑫,宗申,力帆這樣不斷研發發動機的廠家,更需要像大陽這樣不斷堅持研發新技術的廠家。
以上這段說后座體驗的好像是偏題了,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就像在各款摩托車上的配置,拿陰謀論的說法,誰知道小日子過得不錯的日本人會不會給我們次品謀害我們,哼! 所以各種配件,安全配置,如果我們自己的廠家能研發出穩定的,高效的才是長久之計。 畢竟,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當然,個人覺得研發和測試本身來說是個不可分割的反復循環的過程,研發出來的成果需要不斷的測試再進行不斷的改進才能有好的產品面向市場。
不知道看到這里的車友有沒有過坐后座的體驗,如果有,那你一定知道坐后座的恐怖,自己騎車的時候哪怕時速已經100km/h了也并不會覺得很快,坐在后座感覺速度已經快得嚇人了,一看儀表才70km/h!自己駕駛明明已經可以磨膝的角度了感覺也還好,一旦坐在后座上,哪怕只有一點傾斜都感覺快躺地上要low side出去了!
其實真的是偏題了,剛跑完大陽250T,300T和ADV350產品長測的我本來是要寫我騎的那款V銳250T的長測報告的,想來看到現在,再看一千多字的報告是沒人有耐心了,下篇分享大陽V銳250T的長測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