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在國內市場,本是中國地方政府禁摩后,發展出來的替代產物,后因無嚴格執行的國家標準,加上電動車制造廠家無限度的滿足消費者需求,電動車就成了畸形發展起來的產業,產品粗制濫造,價格低廉,安全性差,所有的電動車制造廠商嚴格意義來說就是組裝廠,幾乎所有的配套全靠市場供應,無自我研發能力,廠家全部的精力用于營銷。電動車最致命的弱點就是續航里程碑,這點對于電動車廠家來說根本不是事,先是從電池的排列堆砌下手,從最初的的4個電池加成5個、6個,儀表使用快樂表,實際只跑了35km/h的速度,硬是讓你看到表上是55km/h,續航里程最多70公里,表上總讓你看到100公里以上,讓用戶從各個方面將汽油摩托車徹底遺忘!
外觀的時尚化,消費的快餐化,讓很多垂涎電動車銷量的摩托車企業無所適從,而本田及本田系合資企業,更是不敢越國家標準雷池半步,V-GO的折戟沉沙,新本五本的電動車銷售難有起色,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你能說他們的電動車質量不好嗎?可以說應該是引領目前電動車質量潮流的產品!那么為什么銷量不及電動車行業大佬的零頭呢?價格是普通電動車1.5倍甚至2倍以上,續航里程老老實實地公布實際的數值,最多不過70公里,最新上市的新本與無印良品聯名款的MS01,理論續航里程也只有65公里,甚至引起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和電動車行業大佬的哄笑。
而將電動摩托車娛樂化的隆鑫、宗申森藍、春風、錢江等,公布價格后,賣出多少各企業也是冷暖自知。在占有率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量,這些以鋰電池為動力電池的娛樂化電動摩托車,還沒有傳出多少電池爆炸的負面信息,多了就保不準了!
所以,現在的摩企觸電更多的是象概念車的發布,摩企無法拼過國內電動車行業的低價,又突破不了電池天花板技術的瓶頸,只是為了一個國際倡導的新能源概念,緩慢試水,消費者誰又愿意讓自己當韭菜割呢?所以說國內摩企觸電要想成功,必須要跨越萬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