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前我國踏板車制造受技術和消費能力的影響,一直在小排量領域徘徊,其主要集中在100mL、110mL、125mL等排量段,發動機多以四行程、兩氣門、強制置風冷為結構主體,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較低、售價便宜。但由于多以GY6系列發動機為開發原型,其在經濟性表現方面稍顯欠缺,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排放法規要求的不斷嚴苛,此類機型已不在適合未來發展的需求,并逐漸退出了主流消費市場。
日漸成熟的國產小排量踏板車
而伴隨著電噴國Ⅳ時代的來臨,國內踏板車型也再一次贏來的新的發展契機。其中既有以建設-雅馬哈藍芯發動機為代表的JOG-I125、AS125,也有以鈴木超級芯發動機為代表UY125、UU125等小排量合資車型;同時還有以豪爵ESS發動機為平臺的USR125、AFR125等國產新一代踏板車家族,它們將更多全新技術融入其中,從而讓小排量踏板車具備了更強的動力,更低的油耗和更高的舒適性表現,使之成為了國內某個時期內通勤踏板車的中流砥柱。
叫好不好座的國產大型踏板車
當然,在技術提升與工藝進步的催生之下,國內各大車企也紛紛加入到了大排量踏板車的競爭行列之中,其車型覆蓋250mL~400mL排量段,產品多以大型運動休閑踏板車為主導,并引入水冷四氣門結構、人機交互系統、TCS牽引力控制技術和ABS系統等實用化科技配置予以技術加持,使之逐步具備了與進口同類車型分庭抗禮的產品格局,同時也為國產高端踏板車型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然而,先進技術的采用和大型化的車型結構讓產品成本居高不下,使用門檻隨之提高,從而在無形中影響到了大排量踏板車的產品銷量與市場普及,使其難以滿足多數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因此在短時間內,國內大型踏板車型難以改變叫好不叫座的產品局面。
面面俱到的中型踏板
當然,市場是理性的。作為多數普通消費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一輛將舒適、便利以及動力融為一體的低門檻踏板車產品,既要保證多場景的使用需求,還要提供相對寬裕的實用化空間,這一切都是催生中型踏板車誕生的必要條件。
于是,在全球一流車企推出PCX、NMAX155系列車型的同時,國內各大車企也紛紛拿出了自已的中型踏板車產品,在它們之中,既有以跨界騎行為產品定位的大陽ADV150,力帆150ADV,同時也有以舒適騎行為產品賣點的豪爵UHR150和無極SR150GT等多款全新車型,它們作為異軍突起的國產中型踏板車代表,在融入眾多科技配置的同時,大膽采用了諸如水冷、多氣門、全鋁氣缸、稀薄燃燒、油電混動等多項核心技術,從根本上實現了動力性、經濟性以及耐久性的相互平衡,確保了整車更為多元的實用場景。
中型踏板車優勢何在?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相對于普通125mL踏板車型6.5kW的動力輸出而言,中型踏板車多采用動力更強的高功率水冷150mL發動機(功率多在11kW左右,部分四氣門機型功率超過12kW),不論是在動力強化度,還是在長途耐久性方面,無疑都具備更為明顯的性能優勢。同時由于采用相對更大的車身結構和離地間隙,這也使得此類車型具備了類似于大型踏板車的空間表現與舒適性發揮,此外還能兼顧良好的經濟性表現,再加之中型踏板車重相對較輕,因此其較高的功重比發揮也能為其贏得更優的動力體驗和操控表現,這些都是中型踏板車成為市場熱點的重要原因。
寫在最后
中型踏板車并非是對市場妥協的產物,它之所以能夠得到眾多車友的廣泛認可,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大型踏板車與小型踏板車的各自優勢,這種“縫合”式的產品設計能夠滿足更寬泛的使用需求,從而有效地提升產品的使用效率,在保證“好用、夠用”的同時,實現“面面俱到,一車多用”的產品設計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