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車在視覺上有別于跨騎的又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那個小了好幾個號的車輪。但近年來隨著踏板運動化趨勢的發展,車輪尺寸加大成為了一眾車廠提升運動屬性的必經之路。以經典車型本田裂行為例,其最關鍵的一次升級換代就是將前輪尺寸從傳統小踏板的10英寸提升到了12英寸。
(左側為老款裂行、右側為新款,明顯看到新款車型前輪加大了一號)
本田作為行業的龍頭老大,變更旗下重點車型的關鍵參數絕非拍腦袋下的草率決定,12寸前輪在帶來更大氣視覺效果的同時,也的確會給車輛的動態性能帶來一定程度的提升。
前輪在大部分摩托車的布局中都位于整車最前方,在整車行駛過程中起著導向與抵抗沖擊的關鍵作用,在某些特殊環境下(如上下馬路牙子、臺階)會直接影響車輛的接近角等關鍵通過性指標。更大的前輪在進一步放大陀螺效應、更好應對顛簸的同時,也在城市環境中進一步強化了這類小踏板的通過性。在帶來一大筐好處的同時,增大車輪尺寸無非就是對油耗以及動力性能有些許負面影響,而這兩重指標在使用場景實用代步、動力儲備堪堪夠用的125小型踏板車上恰好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常見的125踏板車輪尺寸少有超過12寸的。
而比125大了一個等級的150踏板,動力儲備相對充足的同時,車輪規格也百花齊放了起來:12、13、14、甚至16寸……歸根結底,是因為到了150這個級別,踏板在功能定位上也出現了明顯區分:有偏實用的傳統平踏、有打造非鋪裝通過性能的ADV踏板、有追求極致運動性能的跑踏、也有純粹玩范的復古踏板,作為影響車輛性能的關鍵部件,不同的車輪尺寸也直接關聯著車輛的性能取向。
(前14后13寸代表本田PCX160/ADV150/豪爵UHR150)
目前150踏板常見的輪胎尺寸搭配就是前14寸+后13寸這個組合,這種前大后小的布局一來可以更好的過濾震動、增加通過性;一來又可以通過較小的后輪直徑進一步放大發動機扭矩、降低駕駛位坐高,同時前14后13相較傳統125踏板10-12寸的輪轂視覺效果也更為大氣,也符合150踏板更高一級的產品定位。
相比于上述強調多用途或日常代步的一類車型,150級別的水冷運動踏板往往都采用前后大小一致的輪組以獲得更加的重心分配和彎道循跡性,比如標致的SF4(前后13寸)和派方的引力(前后14寸)。
以派方的引力為例,相較于前大后小的配置,前后14寸的輪轂在帶來更大陀螺效應穩定車身的同時也更容易平衡車輛前后的重心,在激烈駕駛時讓車手更有信心,同時引力搭載的那顆最大功率12KW有余的四氣門發動機也是廠商選用這雙14寸“大腳”的底氣所在。
14寸前后輪同時也為引力這款車帶來了更高的極限傾角,讓駕駛者體驗到接近跨騎的駕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