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年前,摩托車就曾一度面臨限制政策的沖擊。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很多城市相繼出臺了禁摩令,一時間對摩托車形成了嚴重的打擊。然而在這困境中,廣東江門的摩托車產業卻逆勢崛起,一舉成為全國的產業龍頭。
上世紀90年代,江門的摩托車產業迎來了高速起步的黃金時期。1992年,大長江集團作為江門第一家摩托車生產企業誕生,開創了江門摩托車制造業的歷史。大長江引進日本先進技術,產品質量在行業內屬于領先水平。在大長江的帶動下,江門逐漸聚集了眾多摩托車生產企業,初步形成產業集群。到1998年,江門的摩托車年產量已突破23萬輛,年產值近20億元。
新世紀初,江門將摩托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扶持,舉辦多屆摩托車博覽會,培育了“江門制造”的品牌效應。眾多外地摩托車企業紛紛趕來江門投資建廠,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2003年,江門被批準為中國首個“摩托車產業示范基地”,兩年后成為首批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彰顯了江門在全國摩托車產業的領軍地位。
2005年,江門的摩托車產量首次超過重慶,成為全國三大摩托車產區新的“老大”。2006年,江門的摩托車產值高達1377億元,占全國總產量的13%,出口貿易覆蓋126個國家和地區,“江門制造”的口碑在全球迅速傳播。在這一時期,江門摩托車產業以年均30%的高速增長,壯大成為擁有數十家龍頭企業的全國一流制造業基地。
然而好景不長,21世紀初,中國各地接連出臺限制摩托車政策,江門的摩托車企業也陷入了困境。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的興起搶占了摩托車的市場,國內摩托車的產銷量從2008年的峰值開始下滑,步入持續低迷的時期。面對嚴峻的形勢,江門的摩托車企業也意識到必須轉型求變。
以大冶摩托為例,它選擇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創新,取得了成功。大冶摩托成立于2003年,最初是進行代工生產。轉型后的2007年,該公司開始自主設計研發摩托車,成立了200多人的研發團隊。通過多年刻苦攻關,大冶摩托已擁有4個自主品牌,每年可推出5-6款原創車型,產品暢銷海外60多個國家,實力得到了充分展現。
在產業生態方面,江門的摩托車企業也在尋求更高效的組織形式。一批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形成分工協作的格局,實現優勢互補。例如,萬豐摩輪已為大長江供貨20年。雙方合作日益緊密,萬豐的全部產能都用于滿足大長江的需求。同時,企業還積極建設工業互聯網,進行智能制造升級,以降本增效。
近年來,江門的摩托車企業還在產品和市場上進行著積極的轉型。面對國內市場疲軟,它們將目光轉向了新能源、大排量的高端摩托車,以及海外新興市場。這些轉型舉措獲得了實質性成果,出口規模和利潤率都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廣東江門的摩托車產業經歷了起步、鼎盛、衰退和轉型升級的歷程,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它源于昔日的積淀,面對危機的過去,展望機遇的未來。江門摩托車企業在市場和技術上持續進行大膽的創新實踐,正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崛起。讓我們拭目以待,見證這一傳統制造業基地創新轉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