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次摩托車價格戰,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通路市場大洗牌,當時的125跨騎車和110彎梁車卷的非常厲害,不亞于現如今的踏板車和中大排量玩樂車。
市場價格最低時,用戶花1800元就可以選擇一輛彎梁車,而該類車型價格最高時竟然炒到了4500元,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歷歷在目。
至于125跨騎車雖然沒有價格上如此之大的變動,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讓該類車型的價格處于了低位運行。
但事實上,最終打破這種局面的還是技術層面的升級,以及劣質車型的徹底淘汰和小眾品牌的最終滅亡。而這種景象正在重演。
彎梁摩托車的技術升級,現在看來其實并不高能,無非就是雙離合變速箱的應用,讓主流品牌重新擁有了話語權,并讓此類車型的價格再次水漲船高,現在已經到了六七千,甚至于隨著玩樂屬性的融入,有些車型還來到了萬元左右。
至于125跨騎車的升級,則是通過排量的增加以及配氣機構的轉變完成的。
當時的很多125跨騎摩托車,所使用的是頂桿發動機,這類發動機雖然結構簡單,但因為不斷的壓縮成本,使得品質越來越差勁,所以給用戶造成了看到頂桿機就頭疼的現象。
這時候鏈條帶動配氣機構的125和150發動機就越來越吃香了,所以不管是重慶的還是廣州的制造商,都是通過升級動力總成實現逆襲的,其中比較經典的無異于鉆豹125,幻影150,嘉陵獨狼系列等。
在這場廝殺中,一些小眾品牌其實也是丟盔卸甲,潰不成軍,早已經沒有了打價格戰時的那種精氣神,最終只能是無奈退場。
現在看來這種技術層面的變化可能非常一般,甚至于根本就談不上升級,但就是這種小小的變化,最終打破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價格戰。
而反觀現如今的價格戰,不就是在走原來的老路嗎?
主流品牌降價,小眾品牌成炮灰,有實力的廠家最終還是會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市場,提高車型售價。
可能這種論調,有些人會不喜歡,但兩年后你一定會豎起大拇指,所以摩托車的降價它是階段性的,當利潤被壓縮得沒有空間時,反向漲價一定會出現,而漲價的動力就是技術升級。
所謂的技術升級,就是融入一些目前看來比較高大上,并且還無法普及的研發成果,比如安全輔助功能的應用其實就是一場技術革命,只不過工廠接下來的玩法將會更加精明,目前還不是很清晰,畢竟大家都在摸索。
總而言之,價格戰會對用戶帶來短期內的福利,但這種現象長期存在是不健康的,最終受傷的必定是韭菜們,而終結它的一定是技術層面的升級和漲價,所以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