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有房后,中青年人突然盯上了摩托車
“車子到了,下周上牌,周末一起遛車吧!”常州市新北區的許先生今年37歲,家里迎來了第三臺機動車:豪爵TR300。“其實早就想買摩托了,前幾年買別墅、裝修、買車,花銷壓力比較大。這幾年緩過來了,可以開始追尋一下兒時的夢想了。”
金壇茅山春風十里景區里的摩托車隊
黃小姐是常州人,在南京工作,這幾天也在學摩托。前兩天,她在朋友圈發了兩張摩托車的照片,配了這樣一句話:過幾天姐姐帶你回家。“我打算直接學個D照,這樣三輪、兩輪和輕騎都能騎,三輪摩托好像還容易一些,只要不熄火就行。”曹小姐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她打算在夏天來到之前,騎上自己的小摩托。
“今年年底要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在看書。等到我考試結束了,就立刻去考駕照,準備買一輛摩托車。”常州市民小杰告訴記者,身邊騎摩托的朋友越來越多,看到他們周末出去騎行,十分羨慕。“少年時代的夢想,一個個去實現。”
一代人的回憶:常州曾是一座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
別看現在也就1萬多人還在主城區騎摩托,歷史上,常州曾是一座“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
溧陽神女湖景區是摩托車愛好者鐘愛的打卡地
“1996年前后,我花兩萬多塊買了一臺摩托車,當時開在村里還是很拉風的。”滴滴專車司機陳平平(化名)一邊駕駛著日產天籟,一邊回憶起曾是追風少年的自己。“進口的150排量摩托車,裸車2萬2千多元,落地一共花了近2萬6千元?,F在月入1萬的大有人在,當時萬元戶也不多見。那時候騎著摩托出門,派頭絕對不輸現在開個路虎攬勝,還得是5.0V8的那款。”
1990年代中后期開始,常州人開始熱衷于購買摩托車。“1998年,兩萬塊買的。那時候,汽車是真貴,確實買不起。”孫女士說,老公家也曾買過摩托車。“買電視機、電冰箱,買摩托車,老房裝潢……對于當時的很多家庭來說,這些都是必備的。對于不少70后、80后來說,坐著父輩的摩托車上學、放學是很多人兒時的共同記憶。”
2005年,當地曾公布數據顯示,常州城區(含武進區)登記在冊的摩托車數量為40萬輛,常住人口摩托車擁有比例為6.5人/輛,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廣州。“這還沒算各種水車、盜搶車以及掛外地牌照在常州使用的摩托車。”摩托車愛好者思思說,如果加上這些車,實際數量還會多不少。
2008年前后,私家車大批量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價格較摩托車便宜很多的電動自行車也越來越多,摩托車通勤的時代落幕。
“騎帥不騎快”漸成共識
“每年3月到10月都是摩托車銷售的旺季,與前幾年不同,現在來買車的小姐姐越來越多。”常州某摩托車專賣店的銷售人員表示,如今2萬元到5萬多元的摩托車是主力車型,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目光鎖定在10到20萬元區間的公升級摩托。“2萬元左右,能買到很不錯的國產摩托,4到5萬元則能賣到400cc級別的大貿進口摩托,10到20萬元附近則能買到一些公升級摩托。”該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常州的摩托圈子里玩30萬元以上摩托的人并不算多。
摩托車愛好者打卡照
“騎帥不騎快!身邊的摩友越來越多,不少人都是30多歲甚至40多歲才騎摩托,頭腦發熱飆車的人很少了。”朱先生騎摩托車多年,自己名下有兩臺摩托車。身邊朋友開始騎車后,都會跟著他一起出去“遛車”。“我們一起玩車的朋友有個原則,不論車輛的品牌、價格、排量,全都一視同仁。但是,如果是走私車、沒保險、沒有駕照、不戴頭盔。非法改裝的摩托車,我們是不會一起玩的。”
“其實就是出去散散心,平時上班很忙,壓力總要有釋放的。出門騎騎車,和朋友在對講機里聊聊天,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市民張先生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只要假期遇上好天,他一定會騎上自己的摩托車,到金壇、溧陽轉一轉。“不飆車,不闖紅燈,嚴格按照《交通法》的規定騎行,安全第一,畢竟摩托車是‘肉包鐵’。”如今,張先生有一臺踏板摩托做買菜車,還有一臺400cc排量的大貿摩托車出門摩旅。
記者了解到,摩托車駕照考試和其他機動車駕照考試流程基本一樣,考試內容包括交通安全理論和場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