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賣摩托車盈利的大國,摩托車數量本應星羅棋布,卻因為“禁摩令”的興起,使得摩托車一時之間成為全民攻訐反感的對象。
對此,網友的評論也分成兩類:一類支持提倡,另一類主張在不擾民的基礎上放開。
亂象頻出
“禁摩令”解除后的隨即而來的各種風波,也造就了種種亂象,交管部門決議不再設置“禁摩令”,但對各種違法行徑嚴打嚴懲。
“禁摩令”始自從上世紀80年代,從地方推行至全國70多個城市用了幾十年的時間。
身為機動車,因為摩托車的制造技術的相對落后,造成其排放量大、污染嚴重、噪聲擾人等情況,極大概率影響到了周圍百姓的居民生活和城市環境。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情況日趨復雜,禁摩令在全國范圍都有了松動的跡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西安于2017年宣布解除該項禁令。
也是因為這項禁令的解除,使得近些年來摩托車的數量就達到了近50萬輛——相比于7年前,呈明顯上升趨勢。
盡管作為機動車,摩托車的出行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但在西安,事實卻并非如此。
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城市噪聲并未突破70分貝,環境污染也未有明顯向壞趨勢。
雖然禁摩令解除后,出現了一些亂象,如非法營運、闖紅燈等違法行為,但是交通部門并沒有因此再度設置禁摩令。相反,他們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嚴格執法,絕不姑息。這使得西安的摩托車市場逐漸規范化,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
解除禁摩令的決策者們的眼光是長遠的,他們看到了摩托車在城市交通中的潛力和價值。而事實也證明,解除禁摩令是對的。
摩托車也帶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對摩托車亂象視而不見。交通部門應該繼續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打擊非法營運、闖紅燈等違法行為,確保摩托車的出行安全。同時,摩托車主人也應該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文明駕駛,為城市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規劃,更有序
盡管放開了對摩托車的種種限制,但這不意味著摩托車得以在城市道路內隨意穿行。當年西安放開“禁摩令”后,城市道路中隨即多出了一條摩托車專用道。
這讓一部分百姓不大滿意,認為侵占了非機動車的空間和權益。
摩托車道的劃分,其實是基于對西安城內較為寬敞的非機動車道進行測量后的結果。摩托車道的劃定,不僅使摩托車行駛更加通暢,并且實現了車輛與車輛間的分流。
這改變了當地的交通布局,使得交管部門和民眾對各類車輛的違規行為也有了更加標準的認定。
同時,在西安本地對駕駛摩托的考取測定也更加嚴格,只有具備完全的資質和熟練的駕駛技術才能上路。
摩托道路的形成,是西安對城市建設創造性的思考,使發展更加有序。
解禁后的發展變化
要說起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好處,大概有以下方面:
摩托車作為短途出行,靈活穿梭于城市擁堵路段的工具,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它們能夠在狹窄街道中自由穿梭,減少了私家車因尋找停車位和等待紅綠燈而占據時間導致的交通堵塞。
同時,摩托車產業的復蘇,也帶動了摩托車銷售、維修、配件等相關產業,也促進了就業和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摩托車的普及降低了居民生活成本,使得人人出行都有了保障,縮短了出行時間。
但有些摩托車主卻將該政策看做炫耀的資本,不僅在夜晚隨意飆車, 還在居民樓制造噪聲擾民,更有甚者對車輛非法改裝以達到更加“炫酷”的效果。以此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還有摩托車車主將車隨意停放,占據電動車位,令其他車主惱火不已。
一時之間,“禁摩令”負面評價甚囂塵上,占據主流。面對這些,摩托車的使用又該何去何從呢
現行示范
西安“解禁”無疑位為全國開創了一個示范,“禁摩令”并非第一要行之措施。面對摩托車與非機動車和其他機動車的矛盾,可以走一條更人性化的中間道路,既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又不使其他車輛使用者反感。
中國摩托車發展近年來呈現出不同尋常的趨勢,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在一些特殊行業中發揮著作用——如外賣、快同城遞等。
一方面,隨著電動汽車的興起,電動摩托開始受到更多消費者關注,相對于傳統的燃油摩托,電動摩托更環保節能,在未來市場擁有更廣闊前景。
另一方面,摩托產業也在不斷進行產業創新和產品升級,一些企業開始引入智能產業,研發智能摩托,以適應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解除“禁摩令”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綜合考慮城市交通狀況、摩托車使用者的素質等多個因素。只有在確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實現摩托車在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利用。
新的方向
總之,西安的“解禁摩令”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摩托車,本應象征青春與自由,承載夢想與伴著風的心境。但“禁摩令”出臺,斬斷了多少渴望飛翔的年輕心臟。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廣大民眾對摩托車主的刻板印象的形成并非一日,去除也非一日之功。
西安的“解禁”之路,讓我們看到一條尋求城市多元發展的中間道路,而這條基調是彩色的道路更仰賴于每一方的努力。
讓我們期待城市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