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業重鎮,摩托車產業曾在重慶經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先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勝勢?“雙碳”背景下,“重慶造”摩托車又如何在智聯電動車領域跑出新的速度與激情?目光首先投向活動現場。
此次與我市簽約的企業及機構包括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臺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杭州北斗時空研究院。按照《協議》,大家將共同在5個方面發力,具體包括:
壯大智聯電動車整車規模,重點建設以永川、銅梁、大足、巴南、九龍坡等為核心的智聯電動車產業集群。
加快完善智聯電動車產業鏈條,推動本地輕量化車架、輪轂等產品提檔升級,不斷提升智聯電動車產業本地配套能力。
持續提升產品智聯化水平,引導智聯電動車企業推廣以北斗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術、智能環境感知技術和智能安全駕駛技術。
積極拓展海外出口市場,重點加強與東南亞、非洲、拉美等合作,推動智聯電動車產品和技術標準“走出去”。
著力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依托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杭州北斗時空研究院等第三方機構,會同智聯電動車整車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組建全市智聯電動車產業聯盟。
近年來,電動車深度融入社會生活,成為低碳生活理念下便民出行與末端配送的重要工具。重慶,素有“摩托之都”的美譽,回顧“重慶造”摩托的發展歷程:上世紀80年代,重慶先后引進嘉陵本田、建設雅馬哈,開創了我國摩托車規模經營之先河,30年快速發展期,“重慶造”摩托形成了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研發、生產等完整的產業鏈。
從過往的“摩托之都”,再到今天定下新的目標——加速建設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重慶摩托車產業儲精蓄銳,轉型升級,再次走進新一輪上揚期。在電動車領域,重慶目前擁有8家電動車生產企業,國內電動車“三巨頭”,臺鈴與大足簽約,雅迪落戶永川,愛瑪在銅梁建廠。去年,這三家電動車頭部企業在渝實現產量近300萬輛,實現產值超70億元,同時,宗申、隆鑫等本土摩企也紛紛發力,持續推出一批電摩車產品。
“先手優勢”吸引眾多產業資本關注,在重慶面向智聯電動車產業鏈和新消費、新零售加速布局,而這也是此次大會的一項重要議題——以重慶為核心構建智聯電動車智能制造體系,來看看頭部企業又將在重慶如何發力?
會上,參會各方提出推動國內智聯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多項任務,即依靠智聯化規范國內電動摩托車市場,依靠智聯化提升電動自行車的治理能力,加速構建中國智聯電動車全球發展體系,以重慶為核心構建國內智聯電動車智能制造體系。
雅迪科技總經理 王家中:
雅迪已經在重慶永川建立西南方的工業基地,已經有年產400萬臺的產能。
愛瑪科技總經理 高輝:
愛瑪已在重慶投入智能制造的二期工程,全面構建新的產業鏈路共同發展。
臺鈴科技總裁 姚立:
臺鈴在重慶大足的第二期項目今年將開建,年產智聯電動車將達到300萬臺。
“摩托之都”的稱謂,既說明重慶的摩托產業體量大,也佐證著重慶摩托文化的根基和底蘊。再以觀察行業發展的一扇窗口——中國國際摩托車博覽會為例,在重慶已成功舉辦22屆,成為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摩托車展,也是全球摩托車行業規模最大的專業大展。去年,全球877家企業參展,與上屆相比參展商數量增長100%,創下歷屆之最。與此同時,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11月,重慶摩托車產業增長8.7%,出口延續高增長勢頭。
高增長的背后,正是重慶一攬子政策的“硬核”加持,加快摩托車產業向上升級。
在重慶著力打造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高端摩托車”被明確為6大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之一,去年,重慶接續出臺《重慶市高端摩托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的發展目標:全市摩托車產業總產值達到1400億元,年產量突破800萬輛;同時,計劃還力爭培育出4家年產50萬輛以上的摩托車領軍企業,打造2個國際知名的摩托車品牌,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率提升至80%,并提高摩托車的研發投入強度至5%。通過這些措施,旨在打造一個千億級的摩托車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從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到此次提出以重慶為核心構建智聯電動車智能制造體系,加快建設智聯電動車全球產業基地,還應該在哪些方面特別發力?
在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副教授 冉險生看來,重慶在智聯電動車領域的發展潛力巨大,要實現引領和拓展全球市場,“重慶造”需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入手。一是技術創新引領,聚焦電池、電機、電控技術、智能網聯技術、輕量化技術等核心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二是優化產業鏈,打造全生態制造體系,充分發揮重慶在傳統摩托車制造以及配套資源上的優勢,補齊智能軟、硬件短板,形成高效協同的智聯電動車供應鏈體系。三是應引領行業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智聯電動車行業標準的制定,確保“重慶造”與全球市場接軌,并努力成為行業規則的引領者。此外,政府可通過專項資金扶持、稅收優惠和創新獎勵等政策,為智聯電動車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跨國企業、科研院所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通過并購或技術聯盟提升重慶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敢創敢闖,曾經的“重慶造”摩企迎難而上,拼出了一片天下。站在今天的“新賽道”上,重慶摩托車產業再啟新程,我們期待它更穩健地參與全球競爭,提升全球影響力,引領并拓疆智聯電動車的全球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摩托車與配件的觀點或立場。本網站刊載的內容(原創除外),均在網上搜集,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