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構造
一臺發動機由外而內,由下而上包括了八個基本構件:從外觀上,可以看到曲軸箱外殼,汽缸本體及其上方的汽缸頭。在發動機內部由下而上則可看到飛輪、曲軸、連桿、活塞,若為四沖程發動機則還可以看到氣門機構及凸輪軸。
曲軸箱
曲軸箱在外觀上十分容易辯視,基本上,只要看見發動機下方有圓型的蓋子,上面可能打印著廠名,如Yamaha、Honda,那就是曲軸箱了。四沖程發動機曲軸箱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裝了用來潤滑整臺發動機的機油,這里的機油除了負責潤滑轉動的曲軸,也必須潤滑活塞、凸輪軸及氣門。
汽缸體
汽缸體內除了汽缸的缸套之外,還包含了潤滑油道,水冷車則包括冷卻水道以在設計上,除了左右冷卻效能之外,還會影響發動機運轉時的震動大小。
曲軸和連桿
曲軸可說是發動機運轉的中心,曲軸可以將活塞的上下直線運動改變為轉動運動。曲軸的外形設計決定了曲軸的配重,關系到發動機運轉時的震動大小,也就是精致度。連桿在發動機內扮演了傳遞力量的角色,其兩頭常被稱為大頭及小頭,大頭與曲軸相連,中間以軸瓦做為潤滑的媒介,當軸瓦有磨損或是破裂時,潤滑作用將大打折扣,造成直接磨損,進而可能使發動機失效。另一小頭則以活塞銷與活塞相連。整體而言連桿的作用是將活塞所承受的爆炸推力傳遞至曲軸。
汽缸頭
在二沖程發動機上,汽缸頭并不負責進氣及排氣,只是單純地提供了油氣爆炸的空間。在四沖程發動機上,汽缸頭負責了進氣及排氣,必須有汽門機構及凸輪軸,常聽到的DOHC及SOHC(或稱OHC)即為雙凸輪軸及單凸輪軸之意。汽缸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內部機械構造也復雜了許多。尤其是目前主流大馬力車所使用的DOHC雙凸輪軸發動機,其汽缸頭更是雄壯威武。早期在二沖程發動機中,汽缸頭便沒有任何復雜的機械結構,只是單純一個蓋子而已,并讓火花塞可以鎖在上頭。若是再復雜一些,也僅是挖通水道,使冷卻水可以進入汽缸頭中,降低爆炸帶來的高溫。若以較早期的四沖程發動機來說,汽缸頭也沒有繁瑣的機械結構,氣門機構是放在汽缸旁,稱為側氣門式發動機。在發展的過程中,氣門機構開始移至汽缸頭上,許多往復作動的零件也陸續改為轉動運作的零件,使氣門運作的效率更好,動力得以提升。
以下就來看看幾種不同、結構由簡單變至復雜的汽缸頭設計
OHV
Over Head Valve,翻譯成中文便是頂置氣門。和早些年側氣門式的發動機作比較,這類型的發動機是把氣門機構放置到發動機頂上(汽缸頭)。在這個階段,雖然發動機的氣門已經移至了汽缸頭上,但驅動氣門的凸輪仍放置于汽缸旁。
OHC
Over Head Cam,頂上凸輪。發動機進化至此,除了氣門已經被放置于汽缸頭上,凸輪也被移至汽缸的頭上了,也據此命名。將凸輪移至汽缸頭上之后,好處便是凸輪軸可以較直接地控制氣門的開啟動作,更為精準的氣門控制也帶來動力的提升。一般而言,OHC指的是單凸輪軸,也常以SOHC來表示。
DOHC
Dual Over Head Cam,頂置雙凸輪軸。在SOHC發動機上,一根凸輪軸必須同時控制進氣門及排氣門。若能以兩支凸輪軸分別控制兩種氣門,不需透過搖臂來直接開啟氣門,便能提升運轉的精確度。除此之外,采用雙凸輪軸可以將火花塞放置于發動機燃燒室的正中央,增加燃燒效率。DOHC帶來更復雜的缸頭機械構造,同時也大幅度增加了制造成本。
氣門的相關技術
相對于汽缸頭構造的演變,氣門數目也日益增加。以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四汽缸車種采用了DOHC搭配十六氣門的設計,增大進氣及排氣效率。氣門的基本配置至少需要一個進氣門及一個排氣門,也就是常聽到的2V設計,其中V也就是Valve氣門。演變過程中,工程師發現進氣效率不夠好,于是在進氣端加了第二個氣門,成為三氣門的發動機,也就是兩個進氣門,一個排氣門的搭配。為了能有效地利用汽缸頭的面積,衍生出四氣門,兩進兩排的設計。
氣門重疊
為了提升進氣及排氣效率,進氣門及排氣門并非關了一個才開另一個的順序在運作,而是有互相重疊的情形。舉上例子,在排氣行程及進氣行程交替時,在排氣門還沒完全關上時,進氣門便會提早開啟,以獲利更多的進氣量,提升容積率。
可變氣門技術
如果想要兼顧各轉速域的動力輸出,便需要可變機構來對氣門作即時的調整。以氣門重迭角度來說,若想在高轉速域發揮馬力,則必須采用更多的氣門重疊角,想要在低轉發揮扭力,便需要采取較少的重疊角度。若一臺發動機需要能兼顧高、低轉速的動力輸出,凸輪軸便必須切換或是在轉速升高的過程略作改變。Honda的CB400便利用VTEC可變氣門技術,使凸輪軸會提供不同模式的氣門控制。進而使400mL的發動機在高轉速能達到較大功率的輸出,中低轉速也不會流失應有的扭力。(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