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國際貿易上也是日本的一個學生,對于高關稅保護本國產業用的是如火純青,譬如對進口摩托車加50%的關稅,外貿企業開發印度市場需要多角度的分析。中印雙邊的貿易產品層次較低,雙邊貿易量前十五位的產品基本屬于附加值低的傳統行業,包括初級制造業和農產品等。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競爭力低且容易被其他國家同類產品代替,這就使得中印兩國的貿易聯系并不太密切,相互依賴程度不高。
要素稟賦理論現在已經徹底淘汰了,就是說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貿易中應該出口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這種產品的特點是其生產要素在本國或本地區內豐富且廉價。需要進口的產品則正好相反,需要進口的產品則是其生產要素在本國或本地區稀缺且昂貴。印度本地就產棉花,而且勞動力成本低,服裝產業發達,生產出來的服裝產品必然比我國便宜,但是我國也沒有大量進口印度的服裝產品,讓消費者購買了本國制造的產品也就保住了就業機會,所以現階段是追求貿易平衡的時代。
印度對中國的反傾銷特點可總結為:一是涉及產品種類多,并且近幾年對中國的貿易調查已經由低附加值的產品開始轉向高科技產品。例如,2015年5月和12月,印度分別對原產于我國的風力發電機組鑄件與太陽能電池”發起了反補貼和反傾銷立案調查;二是涉及行業領域廣,從紡織業到機械制造業到新能源等各個行業;三是調查方式以反傾銷為主,反傾銷案件占調查總數的90%左右,且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主要變現為印度對中國單向的貿易壁壘。例如2016年5月,印度禁止從中國進口乳制品、移動電話、牛奶和其他部分產品“,主要原因是印度單方認為該類產品“未達標”或不符合本國的安全準則。印度對中方發起的種種貿易保護措施,無疑會對中印兩國貿易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外貿企業開發印度市場需要加快速度。
1.對于中國企業應繼續深化國內的產業優化升級政策
外貿企業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品牌,積極研發核心技術、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對于電機產品和機械零部件,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為己所用。在產品設計方面,不僅僅本國內要創新研發,而且積極向發達國家制造業學習,引進高技術人才;在產品運營方面,有效利用現代營銷方式,緊抓消費者核心需要,創造國際知名品牌,進而引領產業潮流趨勢。對于國內相對落后的制造業企業要進行改造或者估計企業進行轉移,避免一切低水平高耗能的企業和產品。此外,我國應不斷推動高新開發區和特色工業園等區域盡快建立“,政府提供各種優惠條件,運用宏觀調控手段,促使高端要素的集中聚集,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健全各種生產必須的功能性要件,生產技術、資金密集型產品,提升雙邊貿易中的高科技含量和優質產品出口比例。
2.積極發掘印度發展經濟的優勢
在于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各種豐富的原材料。一方面印度國內可以提高國內資源開采和原材料種植的成本,通過積極引進先進的開采設備和技術,提高農業的機械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賺取價格差。例如印度的棉花種植階段可加大機械化投入,從播種到采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在加工階段,引進先進的加工流程和工藝,提高加工速度,提高下腳料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印度企業也可以在將礦產資源等初級產品開采后進行初步的深加工,以提高資源型和原料型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本國產品在與中國貿易時的競爭力。對于紡織及制品來說,中印雙方應擴展多樣化的貿易合作基礎,做大農產品貿易合作規模,創建規模經濟優勢,降低生產成本。中印雙方都應進一步深化雙方具有紡織業的專業分工,延展產業鏈,擴大產品的差異性,細分農產品市場,以使中印農產品在品種、規格、特點上形成多樣化和差別化,從而擴展中印紡織業的產業內貿易合作空間。印度在紡織業方面的優勢在于其豐富的資源,中方的優勢在于成熟的生產鏈條。鑒于此中方可以從印度進口大量的優質原料,通過自己成熟的生產工藝,并加以現代化的包裝,提升塑造品牌影響力,提高紡織品的附加值,進而在貿易中獲得更多的利潤。
對于礦產品和賤金屬來講,因兩國都處于工業化的進程中,所以對礦產品及賤金屬需求量較大。但是中印兩國工業化起步時間不一,中國己進入工業化建設中后期,而印度還處在發展起步時期。中方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時間差,效仿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政策,將國內的礦產品初級加工產業轉移到印度,一方面利于國內的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也給印方帶來了就業。同時兩國政府也可以簽訂長期大規模的合作訂單,這對于中印來說都是共贏的。
3.中印貿易的未來趨勢分析
中印貿易規模速度越來越慢,相對于兩國各自的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現有的雙邊貿易占各自總貿易量的比例較小。中印雙方貿易商品結構顯示出中印貿易的互補性要大于競爭性。中國向印度出口的商品大多為工業化制成品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印度向中國出口的商品大多為原材料產品(包括礦產和棉花等)外加小部分的勞動力密集型工業制成品。中印雙邊貿易結構正在逐步改善和升級,近15年中國出口印度的產品中光學儀器、車輛零件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所占比重正在上升。印度出口中國的商品種類變化不大,以棉花和礦石等原材料礦產品為主。雙方的貿易結合度變化曲折,中國對印度的貿易結合度要明顯強于印度對中國。而導致變化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印度國內政策導致中國對印出口變化導致的。在包括工業制成品等制造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比如機電產品及零部件;在初級產品中產業內貿易指數較高,比如礦產品及紡織原材料和賤金屬及其制品。